令狐说 | 一根玉米引发“乱战”,给宁夏农产品提了个醒

一根玉米,能掀起多大波澜?最近,东北玉米事件着实让人长了见识。

  事件起因很简单,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董宇辉一根东北粘玉米卖6元,曾经的“快手一哥”辛巴则炮轰董宇辉打着助农的旗号收割消费者,在东北一根玉米只卖7毛钱。

  董宇辉回应称,玉米的品质不一样,便宜的玉米是给牲口吃的,而他们代言的这种玉米光收购就要2元钱,而且农业连环节众多,要让大家都有钱可赚。

  “抛开品质谈价格就是耍流氓。”80后返乡创业的刘美娜在直播的时候怒斥辛巴,她认为助农的根本就是把农民卖不出的农产品卖出去,而不同产地的玉米成本不同,不能一刀切地认为玉米这种农产品就值7毛钱。

  在舆论压力下,辛巴出来给所有人鞠躬致歉,称自己“格局小了”。

  本以为这件事能就此画个句号。结果,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下场,局面开始变得纷纷扰扰,难以收拾。东方甄选玉米供货商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的做法,更是将舆论引爆。

  农嫂公司直接另起炉灶开了直播间,声明“6元玉米”同款产品在这里只卖3.6元。东方甄选腹背受敌,直播间下架了农嫂食品所有产品。

  一根玉米引发的“商战”反转无数,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

  央视报道称,中国玉米有60%以上都是作为畜禽饲料,变相地支持了董宇辉的观点;《农民日报》评论认为,这场由“助农”引发的讨论,却最终演变成一出“伤农”闹剧,伤了农民,伤了东北粘玉米的品牌,也伤到了消费者的利益。

  在宁夏彭阳县,有一种优质的农产品——红梅杏,今年卖得极其火爆。

  这种杏子是西伯利亚杏和东北杏的杂交品种,以山杏为砧木,红梅杏为枝条嫁接而成。上世纪80年代,其作为实验项目在固原市引进种植,彭阳县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种植的红梅杏杏肉香味浓郁,口感极佳。

  今年7月份,著名导演张艺谋为红梅杏代言的一条短视频刷爆全网,让这款农产品的品牌插上翅膀,一举成名天下知,引来无数订单。

  据报道,2022年整个销售季,该县红梅杏销量400万斤,实现综合产值1亿元左右。

  在各大网络平台直播间,红梅杏的价格居高不下,一盒5斤装的优质杏子,卖到了四五百元,一斤接近百元。因为产量有限,用户体验又超值,往往是上架几十分钟便宣告售罄。

  问题来了,农民挣到钱了吗?挣到了!

  杏子成熟后,根据大小、色泽、香气等指标分拣,分为杏王、特等、一级、二级等级别,农民以每斤3元至15元卖给供货商,供货商在此基础上每斤加价5元至10元供货给销售商,皆大欢喜。

  乍一看,在这个农业链条上,杏农平均每斤杏子的收入为八九元,而销售商的销售价格是农民的近10倍。

  但你不知道的是,往年,杏农的自己售卖的价格只有每斤两三元,而且红梅杏不易储藏、不耐颠簸、容易坏,近三分之二的果实因为销售不出去,果熟自落,烂在地里。今年行情好,很多果农一个销售季就收入几十万元,盖房买车的不在少数。

  中宁枸杞、灵武长枣、西吉土豆……宁夏各地知名农产品的崛起之路基本都暗合了这样的规律,市场价格随着品牌、价值的提升而水涨船高,整个农业链条都有得赚,农民也随之获益。

  先有品牌,再有市场,然后有了需求,当产品供不应求了,种植户就有了决定价格的权力,地方也就有了价格保护的政策,他们自然而言成了最后的赢家。如果你听说过阳澄湖大闸蟹、仙居杨梅等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的故事,就一定不会对这种发展路数陌生。

  回顾备受争议的东北玉米,目前正处于打开市场认知的阶段,东方甄选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让这个产品朝着品牌之路挺进,结果被几路不按套路出牌的人马一通“迷之操作”,断绝了其品牌化、高端化的晋升通道,错失了大好机遇。

  这也给高歌猛进的宁夏农产品敲响了警钟,成就一个品牌千难万难,而毁掉一个行业只需要一场口水战。

  眼光不妨长远一些,格局不妨打开一点。与其相互伤害,不如彼此成就。(令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