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发布暴雨Ⅰ级预警,玉米倒伏面积达59866亩
近期,商丘遭遇了极为严重的暴雨天气。据气象数据显示,7 月 16 日 16 时整,商丘市气象台发布暴雨Ⅰ级预警报告,过去 24 小时商丘市区、虞城、柘城平均降水量已达 150 毫米以上,睢阳区古宋、睢阳区宋城、示范区日月湖降水量已超 250 毫米。其中,部分地区如睢阳区古宋、睢阳区宋城、示范区日月湖等地降水量惊人。

此次暴雨的强度极大,最大一小时降水量可达 50 - 80 毫米。预计未来 24 小时商丘市仍将出现 100 毫米以上降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暴雨的持续时间较长,预计 7 月 15 日到 20 日商丘市仍处于多雨期,降水日数多,累计雨量大。7 月 14 日夜里到 19 日,我市有持续降水过程,其中 14 日夜里至 15 日夜里,我市中西部有暴雨,局部大暴雨。
暴雨的影响范围广泛,商丘三区、睢县、宁陵部分乡镇和街道降雨量已达到 100 毫米以上,全市多个县(市、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多条道路被淹,交通严重受阻。农田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渍涝,给秋作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强降水还可能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等,给城市防汛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农作物受损现状

商丘的农作物在此次暴雨中受灾严重。据相关数据,玉米倒伏面积达到 59866 亩。多地农田积水严重,如梁园区部分农田积水情况严峻。
夏邑县、睢县等地的部分乡镇,个别群体较大的玉米地出现零星倒伏现象。宁陵县的酥梨因暴雨受到影响,预计减产 10%,梨园里梨子掉落满地,梨窖也受损。
周口市众多农作物出现大面积受淹倒伏,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33.8 千公顷。商丘市作为暴雨中心,农作物受灾面积 12.8 千公顷,永城市部分玉米田地出现塌陷,大量积水无法排出。
小麦在成熟待收期也遭遇重创,倒伏面积达 309.84 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 36.9%。山药、西瓜、辣椒等作物也未能幸免,山药种植户因排水不畅损失惨重,西瓜产地原本能卖三四茬的西瓜彻底泡汤,辣椒种植地也面临严重受灾。
政府积极应对

(一)组织排涝行动
商丘市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农田排涝工作。梁园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了 35 名农技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动员全区力量落实排涝措施。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成立 5 个技术指导组深入田间查看积水情况,制定排水措施。观堂镇、谢集镇等地党委、政府也把抢排农田积水作为重要任务,组织人力、机械全力排除积水。截至目前,梁园区累计出动排涝人员 11785 人次、投入排涝设备 1462 台、排出农田积水 6715 亩。
(二)加强技术指导
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生产一线,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针对不同作物和地块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如睢县潮庄镇潮西村,专家指导农户及时排出玉米田积水,加强病虫害防控。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注重分类施策,指导农民追施速效氮肥、喷施叶面肥等。
(三)完善保障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强化农资保障,积极组织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救灾物资调运。同时,加强与农业保险机构沟通协调,最大程度减轻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此外,还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范措施,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广泛动员发动群众,落实各项应对措施,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四、恢复生产举措

(一)补种
对于受灾较重或积水时间较长的田块,待雨水退去后,可适时进行补种。如补种玉米,可选择早熟品种,尽量减少产量损失。若补种玉米来不及,还可种植一些生长季节较短的蔬菜作物,如萝卜、白菜、雪里蕻等。
(二)施肥
玉米方面,对于底肥不足、幼苗黄化、生长缓慢的地块,要在拔节期趁墒追肥,每亩追施尿素 15 - 20 公斤;花生地块若雨后脱肥,可每亩补施三元复合肥 5 - 10 公斤,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速效全溶性肥料。小麦进入孕穗期后,基肥少或未及时追肥的麦田出现脱肥现象时,应根据田间长势趁墒每亩施尿素 5 - 7.5 公斤。
(三)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重点防控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褐斑病、顶腐病、锈病、蚜虫、红蜘蛛等,以及花生叶斑病、白绢病、棉铃虫等。选择对路药剂,如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预防病害,同时加入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剂,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
未来防范策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田排水系统的投入,修建和完善排水渠道、涵管等设施,提高排水效率。同时,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在暴雨期间交通畅通,便于物资运输和人员调配。
(二)优化种植结构
引导农民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抗灾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布局,避免在易涝区域大规模种植不耐涝的作物。
(三)强化气象监测与预警
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至每一位农户。
(四)开展防灾减灾培训
定期组织农民参加防灾减灾培训,向他们传授暴雨灾害的应对知识和技能,如如何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如何在灾害发生时进行自救等。
(五)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成立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物资,确保在暴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开展救援工作,减少损失。
(六)推动农业保险普及
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扩大保险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在遭受暴雨灾害后能够得到经济补偿,降低生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