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中国:玉米,一个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的中国之旅
内容简介:最近,以为新冠疫情的原因,粮食安全又被我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提起。本文就简单介绍我国的主粮之一玉米,主要内容包括玉米的引进过程、在中国如何发展、现在中国的玉米种植状况、现在中国玉米的使用状况等等。
写在前面的一些闲话
说起玉米,我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即使有很多人没有见到过田地里面种植的玉米的样子,也见过、吃过很多用玉米制成的食品。
我小时候生长在东北的农村,玉米是哪里主要的农作物,从玉米选种、播种、间苗、施肥、除草、授粉、采摘、收割、脱粒、储藏、磨面等等所有过程我不但熟悉,而且几乎亲历过所有过程,对于玉米我是再熟悉不过了。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工作了,出差对我来说就成为家常便饭了,我去过除了西藏之外中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除了大城市之外,也去了很多农村或小镇之类的,发现不论在哪里,南方还是北方、东部还是西部、高原还是平原、山地还是河谷、肥沃还是贫瘠。。。各种地方、各种地形都或多或少的种植着玉米这种农作物。
首先有意思的是对玉米的各种叫法,苞米、苞谷、棒子、玉米棒子、苞米棒子、玉蜀黍、大蜀黍、玉菱、玉麦、芦黍、珍珠米、玉米、六谷、黄麦等等,各种叫法繁多,有的是土名,有的是方言的发音问题,反正不管是哪种,都指的是玉米。
你的家乡对玉米有哪些有意思的叫法,可以给大家分享出来。

还有,我们现在常见的玉米就是那种黄色的玉米,其实玉米有很多种,黄色的玉米成为优势品种,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经济性好、种植性好的原因吧。我小时候在东北就见过白玉米、紫玉米、花玉米等。
玉米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读过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哥伦布的大航海时代发现美洲的***,当然他们主要目的是开拓殖民地和掠夺金银财宝为主要目的,顺带将玉米这种农作物带回了以西班牙、葡萄牙为核心的欧洲各国,时间肯定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
时间上,玉米传到中国肯定是在哥伦布发现***之后,这肯定是准确无疑的了。

首先西方的一些学者研究认为,有人以为玉米是由阿拉伯人从西班牙带到麦加,由麦加传到中亚细亚而入中国西北部,或者从麦加传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国西南部,然后从西北部或西南部向东传播到各省。这种推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还需要更多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的证明。
明朝的浙江人田艺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有对玉米在中国种植的明确记载,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也引述过田艺蘅的记载。这就说明早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玉米在中国就已经有种植了。
也有人通过查阅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表明在1531年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

到明朝末年(1643年为止),玉米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则明代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栽培玉米。
清初五十多年间,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为止,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
1701年以后,记载玉米的方志更多,到1718年为止,又增加了台湾、贵州两省。单就有记载的来说,从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时期内,玉米在我国已经传遍二十省。
还有一点可以成为佐证,明代《金瓶梅词话》中,主人公西门庆家的餐桌上,就出现过两种“玉米”美食:“一碟玉米玫瑰果馅蒸饼儿”“两大盘玉米面鹅油蒸饼儿”。《金瓶梅》成书于明代隆庆(1567-1572)到万历年间(1573-1620),如果其中提到的“玉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玉米,按此推算,玉米传入中国,应该早于这个阶段。
综上所述,玉米这种作物基本上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引进,之后逐步向各地传播并大面积种植,到现在已经四百五十多年了。
玉米在中国的发展
玉米这种作物在明朝嘉靖年间进入中国之后,最早在中国华北地区开始种植。具体的据记载在山西小面积种植。
一开始发展非常缓慢。
这很好理解,站在我们的角度也是这样。一个新的植物,还是粮食作物,农民需要很多年才能掌握他的种植技巧,从育种、发芽、田间管理、收割、脱粒等等过程,需要农民伯伯们一代又一代的摸索出经验,这样经过N多年,种植经验积累够了。
接下来,收了很多玉米,这东西怎么吃啊。那时候也没有互联网,到网上看几个短视频就学会了。没有啊,怎么办呢,摸索啊,整个煮着吃,去掉皮煮着吃,磨成粉煮着吃,做成大饼吃,做成面条吃,等等,就这样摸索出各种吃法,又花去N多年。

学会了怎么种,学会了怎么吃,花去100多年时间,既然学会了,传播起来就好多了,大约在清雍正到道光年间,逐渐传遍了山西地区。
就像我们现在都知道的裂变传播似的,一旦各种传播条件都具备了,那传播速度就像病毒一样,从清咸丰年间一直到中华民国早期,整个黄河流域制种玉米都已经非常成熟了。
当然了,随着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的各种各样的吃法也繁多起来,这样就更加促进了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
当然,关于玉米传入中国和如何在中国传播,也还有很多说法,由东南沿海传入,由西南地区传入等等。我们不陷入他们的争论,由相关专家学者去研究吧。
新中国成立后,玉米的种植在全国各地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主要集中在北方旱地、以及南方丘陵以及山区地带。
国家陆续在东北、西南开荒建立很多国有大农场,在新疆以兵团为主也开垦了很多荒地,大大地促进了玉米机械化的生产。
现在国家强调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谷物的安全,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小麦和水稻把国家的好地都占了,玉米比较皮实,耐各种贫瘠的土地,所以粮食增产主要靠玉米。

有一些读者就会有疑问了,既然玉米是三大主粮,怎么我们平时怎么吃得少呢?
这是因为千百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相应的也形成了北方人喜欢面食、南方人喜欢稻米的饮食习惯。大家知道,一旦习惯形成了,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现在玉米直接作为主食进入人们的餐桌还是有限的,主要是作为饲料、酿酒、工业酒精、汽车用乙醇、榨油等用途。
一个是间接进入我们的食物链,一个是作为工业原料之用。
玉米的主要用途
上一节我们也已经提到一些了,现在在中国,玉米主要有四大作用:主粮、饲料、榨油、工业用途等。
作为主食有玉米制成的各种面食。还有一些特色的玉米。
1、甜玉米
也叫蔬菜玉米或者水果玉米,可以生食,也可以煮熟了吃。也有许多加工成各类方便包装的罐头食品等。这些年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得到国人的喜欢。

2、糯玉米
也叫作黏玉米,和糯米差不多。很多人也吃过。

3、彩色玉米
黑玉米、紫玉米、白玉米。这些都是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我前文说过,我小时候就吃过白色的玉米和紫色的玉米。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也没有人专门杂交选育彩色玉米,可能是农民们自主的选育行为,而一代代留下的。

4、高油玉米
就是选育出来的,主要是为了榨油用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超市里的玉米油越来越多,就是从这种玉米榨出来的。据说很健康,所以现在很多家庭也更多地选择玉米油来烹饪。

5、爆裂玉米
看名字就知道就是为了炸爆米花而开发出来的一种玉米。因为现在需求越来越多,所以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

还有很大一部分玉米是作为饲料被消耗掉了,我们现在直接食用粮食越来越少了,但是对于鸡鸭鱼肉等动物性食品摄入量越来越多,那么,很多玉米就是作为饲料给了我们饲养的动物们吃掉了。也就是间接被我们吃掉了。
酿酒,尤其是酿制我们中国的白酒;酿醋,也用玉米作原料;酱油,也用玉米作原料。其他制作各种酱料,也会用到玉米做原料。

工业用原料,比如我们现在用的工业酒精,还有汽车用的乙醇作动力,还有用玉米淀粉制糖,等等。

玉米为主制成的食品和美食
以玉米做主料或者辅料做成的美食还是很多的,只不过有些我们习以为常了,没有太多注意到罢了。
玉米面饼子,也叫玉米面饽饽。

玉米窝窝头。

玉米面发糕。

玉米排骨汤。

松仁玉米。

玉米芝士。

玉米沙拉。

玉米烙。


玉米浓汤。

玉米蛋糕。

大家如果喜欢玉米美食,可以找到很多,我这里就给出一些图片,饱饱眼福,至于怎么做,您可以自己去搜索做法,现在网上也很多。
大家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头条号,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