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于寻常》是一本聚落之书,也是一本行走之书。
一直以来,台湾建筑聚落研究之所以能建立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源于善用实体史料、转译匠师知识等建筑专业,另一方面则在于众多学者对于乡村聚落的本质提出了“建筑史式的理解”,以“社会文化环境与实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核心,从1980年代开始累积研究经验,并逐渐在1990年代确立有系统且具体的研究调查方法。
进入2020年代,本书企图对于1990年代以来建筑史研究对象逐渐从单体建筑延伸到聚落之脉络提出反思,冀望在30年后的今天,面对世易时移的当代社会,如何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聚落”。
本书作者吴秉声以现今台南市范围内城市与乡村聚落为关注对象,一方面讨论城市/都市核心街巷空间的谋生与信仰面向,另一方面探讨乡村聚落的土地与维生议题,尝试以“俯视/行走”两种不同高度的视角,重新建构更贴近真实的聚落生活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