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法国能不能拉扯起欧洲

本文首发“恒星通讯社”,主编守常作者授权推送
法国前总统、现代欧元之父、欧盟宪法之父德斯坦生前酷爱读中国古典书籍,由于刻苦学习,到后来甚至连《左传》、《楚辞》这种艰深古书里的典故都能如数家珍。
因为饱读中国诗书,所以老德非常了解中国文化,又因为了解中国文化,所以喜欢上了中国,因此老德在总统任上乃至后来在欧盟工作时都对中国非常友好。
1975年5月,***副总理作为新中国首位出访西方大国的领导人出访法国时就住过他家。
2008年,老德来华出席第十四届中法经济研讨会,演讲时嫌法语太麻烦,干脆切换成中文讲,直接成为全场最靓的仔老头。

当时的***副总理还在***紫光阁会见了老德
老德当上总统是在1974年,他接手的时候刚好撞上70年代著名的石油禁运时期,中东产油国们由于不爽美国的倒行逆施,集体掀桌子掐断了西方石油命脉。
就这样,美国的智障导致了西方的滞胀,法国战后“光荣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戛然而止,老德一边要救失业率一边还要搞改革,每天工作都累得像条狗。
那会儿不像现在,现在我们下班还可以刷刷手机上上网,那个年代什么都没有,老德打开电视想放松,结果看到的全是自己,十分无聊,每天吃完饭想休息一下,就看到工作狂总理希拉克又贴心地送来一堆文件。
每次一想到总统的任期是七年,他就恨不得两眼一抹黑晕死过去。
这不是我说的,是他自己说的。
他还说自从退休之后,整个人都好多了。
(后来法国人吸取教训,把总统任期人性化地改为五年,马克龙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老德和卡特是同一时期的人物
(中间那位女王横穿现代史,无法定义是哪个时期的)
老话说得好:穷则思变,老德估计看我们的书时也看到这句,再想想自己实在是越干越累,这样下去迟早要殉职,于是就去找德国总理施密特,一起商量有没有办法改变命运。
老德跟施密特说,现在这种悲催局面都是美国佬害的。
“凭什么美国在中东搞了幺蛾子,把油价咔咔整到飞起,最后它自己拍拍屁股走人,单却留给欧洲来买,对吧?”
施密特也在愁这个问题,当场一拍即合,于是两人开始捣鼓怎样造美国的反。

造反二人组和基辛格也是好友
三位都获得“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光荣称号
1974年,在老德提议下,欧洲国家首脑齐聚巴黎,搞了个欧洲理事会——也就是年初俄罗斯宣布退出的那个群。
当时老德跟这些欧洲首脑们说,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欧洲再怎么说也是几百年的世界文明中心,怎么能自甘堕落呢?
参会的乡亲们估计也是法国葡萄酒喝多了,一听都觉得没毛病,就说好每年坐下来开两次会,商量一下欧洲的大政方针,尤其是外交方面的决策。
欧洲历史上权力最高的机构就此诞生。
为避免给美国干涉的借口,当时还给这个野心勃勃的理事会起名为欧洲经济体首脑会议。
经济,懂吗,我们聊的是经济!
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一听这消息就坐不住了,寻思着这哥们这步棋越看越像是死去的戴高乐的手笔,而且手段比戴高乐还灵活,但又想不出正经理由来阻挠,加上水门事件还在余波荡漾,于是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接受了这个事实。
当时德国还处在被占领状态,不敢公开跟美国对着干,所以基本就是跟在老德后面呐喊助威,捧个人场。
也就是说,这事就是德斯坦一个肩膀扛起来的,牛逼程度不亚于苏秦在秦国眼皮底下搞合纵,堪称有勇有谋有手段。
所以说,老德读中国书还是有用的,相当于开个外挂。
这次成功也鼓舞了德国人,后来施密特开始和老德密切配合,一起推动创立欧洲议会的选举机制,想办法增强欧洲议会的权力,最后成功实现了欧洲议会对各国预算审查的权力。
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欧洲共和国”,经济一体化就是共和国开始的第一步。
推动欧洲一体化是老德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1979年,造反二人组又共同倡议建立了欧洲货币联盟,为后来的欧元奠定了政治基础。
这就是老德“现代欧元之父”一称的由来。
2002年2月,欧洲开始筹划搞一步欧洲宪法,想来想去,最后还是请了德高望重兼有丰富抗美经验的老德出山,出任制宪筹委会主席。
2003年7月10日,在老德主持下,筹委会制定的长达1073页的欧盟宪法草案获得批准,草案对欧盟的盟旗、盟歌、铭言和庆典日做出明确规定,比如欧盟盟旗为蓝底12星图案,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欧洲日”定为每年5月9日。
一个国家该有的形式差不多也就这样了。
这就是老德“欧洲宪法之父”一称的由来。
宪法草案通过后,他在庆祝仪式上动情地描绘一幅欧洲未来的美好前景:
“让我们想象一个和平的大陆,没有分裂的墙和屏障,那里历史和地理将最终和解,所有国家能够共同建设他们的未来。”
历史和地理将最终和解,这句话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重新读来,真的是让我们感慨万千。
这就是浸透在法国人心中的欧洲主义。
2020年12月2日,老德因感染新冠不幸逝世,享年94岁。
由于当时法国疫情形势严峻,他再三叮嘱不要举行国葬,因此最终葬礼规模控制在40人。
听到老德离世的消息,马克龙随即宣布12月9日为全国哀悼日,并亲自发表全国直播电视讲话。
小马高度评价德斯坦“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使法国走进了社会与体制的现代化,融入蓬勃发展的欧洲以及全球化进程中”。
我们也向法国人民发出唁电,高度评价德斯坦“是法国杰出政治家,是欧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热爱中国文化,积极促进中法友好交流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老朋友的。
临走时,老德的灵柩上同时覆盖法国国旗和欧盟盟旗,盟旗在下,国旗在上。

法国民众前往巴黎奥赛博物馆留言吊唁老总统
2021年2月2日,欧洲议会在老德诞辰这一天,在总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仪式,纪念这位为了欧洲一体化奉献终生的人。
什么叫人心向背?这就叫人心向背!
今天我们讲了这么多德斯坦的故事,就是因为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二战后法国人对欧洲未来战略自主的思考,以及为这个未来而奋斗的不懈努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立场一直是相信欧洲、支持欧洲,但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很多同志对欧洲能否实现战略自主表示悲观。
这其实还是一种静态惯性思维,我们要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就能看到在法国的主导下,欧洲的一体化其实是一路在向上发展的。
现在一提起法国,我们更多是调侃(比如著名的梗: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之前占领巴黎)和担心(觉得美国的扼杀欧洲的力量太强),但这些都是表象,尤其是担心美国的力量太强这一项,就是中了美国人的圈套。
看问题,我们一要看本质,二要看趋势。
法国的欧洲一体化努力,体现了欧洲对战略自主的追求,其本质是欧洲需要维护自身利益。
欧洲的利益,被捆绑在美国战车上越久,受到的限制和损害就越大,这就决定了欧洲的战略自主进程不会停下。
因此欧洲各种一体化架构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这就是趋势。
美国人为什么对欧洲一体化下死手?
因为它怕这个趋势。
这个我们之前经常分析,欧洲关系到美国的国势,一旦实现战略自主,美国的生命线直接就断掉一半。
但是,事实上,美国不仅怕这个趋势,它还更怕另外一件事:
中国看到并抓住这种趋势。
为什么?
因为单凭欧洲的力量还不足以迅速推翻它,单凭德法的力量更不足以推翻它,但是——
如果加上中国的力量,形势就会迅速起变化。
欧洲战略自主需要的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实现;
欧洲战略自主需要的市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提供;
欧洲战略自主需要的资源,亚非拉都有雄厚的基础;
而这些,都是美国一国无法匹敌的力量。
也因此,美国才必须想尽办法从中破坏。
它破坏的手段之一,就是维持各种假象,比如塑造它和欧洲是铁板一块、它有无孔不入的渗透触手、欧洲离不开它等等虚假形象。
现在这些假象正在被迅速戳破。
如果事情真的是像美国所努力展示的样子,那欧洲现在应该可以任由美国操控才对。
而事实上呢?
事实上的情况是,美国这块巨石已经逐渐压不住欧洲蓬勃生长的生命之树,它与欧洲地面之间的裂痕已经越来越明显,离被推开已经不远了。
而法国,就是这颗生命之树最顽强的根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几年法国主导和力推下欧盟向美国科技公司举起的监管大旗。
2016年4月,在法国推动下,欧盟开始制定《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2017年6月2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美国谷歌公司违反欧盟竞争监管规定,利用自己在信息搜索领域的主导地位操纵搜索结果,不公平地把客户引向自己的购物服务,最终判处对谷歌罚款24.2亿欧元(约合27亿美元)。
2018年5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正式生效。
谷歌等美国巨头成为欧盟提款机的命运就此拉开序幕。
2018年7月18日,欧盟再次判定谷歌滥用其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安卓主导地位,对Android设备厂商和移动运营商做出非法限制,一口气又罚了43.4亿欧元(约合50.4亿美元)。
2019年3月20日,欧盟第三次判罚谷歌,罪名是凭借AdSense广告服务的垄断地位限制客户网站播放来自第三方的广告,这回又被罚了14.9亿欧元(约合16.9亿美元)。
2019年7月,法国正式引入数字税,开始对大型数字企业征收销售税,在此之后,意大利等多国纷纷跟进,大幅度推动了欧盟开始讨论制定数字税计划及推进《数字市场法案》和《数字服务法案》的立法进程。
其中《数字市场法案》直接规定,如果科技公司在欧盟违反相关规定,最高可以罚款全球营收的10%。
按照谷歌去年2300多亿美元的营收,10%相当于直接没收美国一支满编大型航母舰队。
2020年7月15日,欧盟又以违法税收补贴和公平竞争原则,对苹果公司处以130亿欧元(约合146亿美元)的罚款。
虽然苹果随后靠豪华律师团硬生生打赢了这场官司,但欧盟毫不示弱,又于2021年4月30日对苹果发起更大规模的首次反垄断诉讼。
这回一旦罪名成立,罚款金额将是苹果全年营收的10%——274.5亿美元。
又是一支舰队。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昨天,3月16日,脸书再次被罚1700万欧元(约合1900万美元),原因是它未能阻止Facebook平台在2018年发生的一系列数据泄露事件,违反了欧盟的隐私规则。

截止到2020年,不算苹果这单,欧盟总计对美国科技公司罚款300多亿美元,微软、谷歌、脸书、高通、亚马逊、英特尔等一众横行全球的美国巨头无不折戟在欧盟脚下。
如果事情真的像美国塑造的假象那样,欧洲可以任由美国予求予取,为何美国连自己这些最顶尖的公司都保护不了?
再举一个例子,2020年在疫情肆虐之际,法国联合意大利等国推动欧盟设立总额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即“下一代欧盟”复兴计划), 这是欧盟首次从全盟层面以赤字的形式应对危机,突破意义十分重大。
而结果呢,包括美国的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英国的巴克莱等10家银行被大笔一挥,全部屏蔽在承销商名单之外,理由是它们此前涉嫌操纵市场。
我们都知道,华尔街才是美国真正的主人,如果美国政府真的那么无所不能,为什么连自己的这些主子的事都处理不了?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困难,还要看到敌人其实比我们更困难。
这才是正确的矛盾观和战略视野。
也是敌人最怕我们掌握的思维武器。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一旦齐了,泰山都搬得走,更何况一块石头?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以团结谋自主的精神,法国才一直努力寻找能够平衡美国的力量。
这就是法国从戴高乐时代就积极谋求靠近中国的根本原因,哪怕当时中国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农业国。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法国人的战略眼光还是可以的。
所以说,我们还是要有信心,团结的力量永远是比分裂的力量大的。
还是以上面欧盟这个债券为例,为什么法国最终能实现这种整合欧盟的突破?
因为它以身作则,付出多,索要少——
作为每年向欧盟缴纳200多亿欧元基本预算的法国,在这个复兴计划总共只能分配到400亿欧元,和每年只交40亿欧元的波兰拿到的一样多。
要不是法国人有这种觉悟,马克龙敢这么签协议是不是分分钟就得下台?

2020年6月,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愉快地把协议交给马克龙
反过来,这是不是也说明在整合欧盟这个层面,法国确实是一个可以信得过的国家?
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合它携手,一起把这件事情完成了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
法国一是有统合欧洲的文化和思想基础,二是有实际行动,三是已经出了成果,四是还有战略眼光,现在如果再加上我们的帮助,它能不能最终整合起欧洲的答案是不是就很明显了。
答案就是,当然能。
因为,这就是团结进步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任何反动势力都压制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