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
7月24日上午,《郑观应研究口述史》新书首发暨赠书仪式举行
7月24日上午,《郑观应研究口述史》新书首发暨赠书仪式举行。副市长周作德向郑观应后人代表赠书,并向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高校及文化单位赠书。 基于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郑观应的关注和研究,也基于中山市以文兴城和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以及利用的高度重视,2020年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启动了“郑观应研究口述史”的文化研究项目,希望借“郑观应研究口述史”,做好抢救、挖掘、保护、整理与郑观应研究相关资料的工作,达到进一步推动郑观应的史学研究和理论探讨、促进郑观应研究的学术文化交流、密切郑观应研究的区域合作、深化人们对郑观应的认识和理解、丰富香山文化内涵等目的
广东大地养育了众多的著名报人,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广东大地养育了众多的著名报人,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本章重点介绍华侨创办的报刊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熠熠闪光的报界文星,其中包括:自1856年广东籍华侨司徒源创办华人最早一份中文报纸《沙架免度新录》至今已有152年。近代报业史上华人崛起亦大概始于此,当其时,一批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如林则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物,在早期外文报纸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办报主张,掀起国人办报的热潮??v观早期报人的办报思想,虽有维护统治秩序的嫌疑,但其最初提出的救国救民的主张和冲破言禁的新闻观对后来的社会改革运动不无影响。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的王韬就提出“立言"的办报目的,并开创利用报纸纵论中外形势,指陈时势的政论体;《盛世危言》的作者郑观应极力提倡“通民情,开报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更强调报纸“求通、变法、开言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