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于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中国唯一专业从事沼气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1997年划归中国农业科学院管理。 及时发布发展重大事件、科研动态、国际国内合作动态、农业成果推广动态等,保障农业科研和成果最新动态呈现。 坚持人才优先战略,不断吸引优秀农业科技人才,造就了一支学科专业比较齐全、高层次人才集中、人员结构优化科技人才队伍
第四届武陵山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转自吉首大学新闻网) 本网讯(学生记者张欣)5月13日上午,我校主办的的2017届武陵山发展论坛在寨阳乡吉阳花卉苗木大市场福世自主庄园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休闲农业+精准扶贫”。我校多名专家出席会议并与吉首农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国务院扶贫办原司长刘福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蒋和平,中国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处长缪建明,湘西州副州长孙法军,我校原副校长张永康,武陵山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登巧、副院长陈功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麻成金,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蒋辉,科技处研究员田启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李端生及湘西农产品经营商代表参加论坛,共话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大计
植物化学组分与组学研究创新团队(所级) 长期从事肉品加工与屠宰共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工作,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生化及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主要任务: 中式肉制品品质保持与工业化:挖掘酱卤、腌腊等中式肉制品传统工艺,构建特色品质数据库,开发原料肉品质保持与控制、特色风味保持与增益、定量腌制-卤制-干制等工业化加工技术装备。 肉类菜肴绿色加工技术与工业化:研究肉类菜肴风味保真、品质保持、绿色加工等工业化流程再造技术,开发新型4R(即食、即热、即烹、即配)肉类菜肴、休闲肉制品、自热食品等
本报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蒋建科)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此间举办的“食物与营养国际研讨会”上说,中国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粮食和食物生产、流通、储备等体系建设。2018年,中国主要谷物自给率超过95%。同时,油料、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有力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需求,确保了中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
2021年资划所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统考生)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08作者:来源:科技与成果转化处点击量: 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文件精神要求,通过专业基础知识面试、综合面试、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等复试环节的筛选,经过招生录取领导小组审核,最终确定61名拟录取考生(统考生)(名单详见附件)。现将拟录取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自2021年5月8日至5月13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联系电话:010-82105095;010-82106203。 注:最终录取结果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批复为准
中国奶业年鉴2011 《中国奶业年鉴》是农业部年鉴系列中一部重要的产业年鉴经农业部批准由中国奶业协会主持编纂2002年卷为首卷本2011年卷为第十卷本。《中国奶业年鉴》是客观记述我国奶业发展历程的大型综合性资料工具书是中国奶业发展的编年史册是奶业行业发展公报是中国奶业信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中国奶业年鉴》是中国奶业协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行业发展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国奶业年鉴》编委会由农业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办公室、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各省(区、市)农牧、农垦厅局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专家、企业家等组成;特邀编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奶业重点市(地区)相关主管部门和奶业协会的有关人员担任
2018年10月18日,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民盟北京市委联合举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论坛,论坛由民盟中国农科院委员会承办。中国农科院原党委书记、中国蔬菜协会会长薛亮、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主任李成贵、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晓举等应邀出席,来自民盟中国农科院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果类蔬菜创新团队、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15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蔬菜营养品质与安全,邀请6位知名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讨论
7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牵头完成的“低纤维青叶型饲用苎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技术通过中国农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该成果创制了饲用苎麻专用联合收割机和中耕施肥一体机,研发了饲用苎麻的饲用配套技术,并在动物试验中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实施,有效推动了饲用苎麻产业升级,为缓解我国饲料蛋白原料进口依赖和我国南方地区高蛋白饲草资源匮缺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坚持“四个面向”,建设“两个一流”,引领我国畜牧科技跨越发展,为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牧医所始建于1957年,隶属中国农业科学院,是从事畜牧兽医研究的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2020年第一轮公开招聘工作要求,依据笔试、面试成绩和考察情况,现将第二批拟录用人员汤新明、赵君然予以公示
近日,记者在浙江金华召开的2019年猪绿色养殖模式集成协同创新技术交流与培训会上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业绿色养殖技术集成创新任务”的重要组成项目“生猪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共形成21项主推技术,为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提升竞争力,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张宏福介绍,这21项主推技术涉及到“猪场疫病综合防治及合理用药”“生猪屠宰及猪肉质量安全全程控制”“种养结合资源综合利用”等生猪提质增效技术模式,着力提升生猪养殖绿色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悉,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并联合该院16个优势创新团队开展协同创新工作,以生猪生产全产业链“绿色养殖、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工程理念系统规划“种群优化与扩繁、营养饲料、环境卫生、工艺设施、饲养管理、兽医防疫、质量控制以及废弃物减排、资源化利用”等各专业环节为研发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