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学
2022年5月11日,化学化工学院建院90周年系列之“研究生教学交流工作月暨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在学院一号楼报告厅举行。作为对学院90周年院庆的献礼,论坛向全院师生大力弘扬我校“创新创造,奋勇争先,全面一流”的“双一流”精神,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续写学院崭新辉煌。 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周立亚、党委副书记刘丽、副院长段文贵、副院长秦祖赠及受邀的校研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风从海上来。沿海各地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海洋正在成为风电产业新的“角斗场”。近年来,江苏、广东、上海等地纷纷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引发业内关注
摘要: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推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促进我国科学源头创新,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学术研究层面,仍缺乏对我国主要科技创新平台总体情况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考察。为此本研究针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主要的科技创新平台,从更为宏观的视角考察我国上述科技创新平台的分类特征及总体分布情况
11月11日下午,本学期第二堂“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在江安校区综合楼C座C308室开讲,来自物理学院的李志强教授以“拓扑与物理:漫谈2016年诺贝尔物理奖”为题,与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试验班”同学进行了一场关于拓扑和诺贝尔物理奖的探讨。 李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低维拓扑量子体系的物理及光电子学。此次研讨课,李教授从2016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研究主题“凝聚态物质中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引入,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拓扑,简单而言即“几何空间在连续映射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并通过球面展开成平面而不扭曲的事例,运用Gauss–Bonnet定理从度量性质上对拓扑给予了描述
11月11日下午,本学期第二堂“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在江安校区综合楼C座C308室开讲,来自物理学院的李志强教授以“拓扑与物理:漫谈2016年诺贝尔物理奖”为题,与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试验班”同学进行了一场关于拓扑和诺贝尔物理奖的探讨。 李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低维拓扑量子体系的物理及光电子学。此次研讨课,李教授从2016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研究主题“凝聚态物质中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引入,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拓扑,简单而言即“几何空间在连续映射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并通过球面展开成平面而不扭曲的事例,运用Gauss–Bonnet定理从度量性质上对拓扑给予了描述
2009年,来自新加坡的“海归”关曙光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十年。他一直在教授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他的MOOC课程“波动光学”现在已经成为“网络名人”课程
我们在向人介绍自己的性格时,常常会先说自己是外向、开朗还是内向、慢热一些,这样很容易让他人对我们的性格和表现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当我们在考虑一些事情时,我们也会考虑自身性格的内/外向特质是否适合。 过去,我们以利于融入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认为外向的性格更有利于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所以更具优势
本报讯(记者雷鸣)9月15日上午,国家高新区硬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在我市召开。 市长李明远、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省科技厅厅长赵岩致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钟洪江参加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举办《以水为“源”,“氢”洁天下》主题系列网络科技讲座 (二) 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能源革命是驱动社会科技革命的直接力量。我国当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能源利用体系,形成了我国面临的能源供给安全形势严峻、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承载能力差等一系列重大能源科技“卡脖子”问题。转变传统理念、改进发展模式、变革研究思路、破解能源困局迫在眉睫,迫切要求我国能源科技工作者发展原创性关键科学技术解决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难题
据中国化学会官网消息,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通知》要求,中国化学会面向全体会员和化学工作者启动化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征集工作。 征集对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聚焦原创性、引领性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特别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