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清朝的疆域很大,为了方便对数省的行政、军事及经济能够实现统一管理,设立了一个官衔叫“总督”,官居正二品,可以说总督在大清朝是真正有权力的大官,因为他们是几个省的“掌权者”,可谓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清朝所设立的总督职位一共有9个,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那么在清朝灭亡之后,这些总督们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在清末总管奉天(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
“名落孙山”内──九江先生朱次琦(文物馆周记031) “孙山”跟孙悟空被压的五指山无关,原本也不是座山,他是“人名”。 “名落孙山”典出(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
▲历史上的“宁嫔”其实超受宠,若在世时间拉长,还可能会赢过熹妃。(图/翻摄自后宫甄嬛传微博) 宫斗剧《后宫甄嬛传》细腻刻画每位角色个性,当中的宁嫔靠着直率性格替甄嬛、果郡王除掉雍正帝,果敢心肠深受一票剧迷喜爱。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历史上确实有“宁嫔”的原型人物,而且还深得雍正宠爱,可惜封妃短短1个月时间就离世,假使在世时间拉长,很有机会能超越甄嬛(熹妃原型),甚至与年妃(华妃原型)平起平坐
名词解释: 1913年,北洋政府为修清史,在清代国史馆的基础上成立了清史馆,并接管了国史馆书库保存的档案资料,遂将其改名为清史馆大库。清史馆及其大库均位于故宫东华门内北侧。1927年〔清史稿〕修成,1929年清史馆大库档案移交故宫博物院文献馆
台北诞生140周年专题讲座 (3):艳阳下的北斗星-1 内容 : 本次讲座主题聚焦在台北府的设立及建立府城的陈星聚(清嘉庆22年~光绪11年,1817-1885)。主讲人依序介绍陈星聚1849年中举出身及其后办理团练协助平捻、历任福建地方官职与任职台湾之经过,其次介绍其陈星聚在相关研究中“被遮蔽”与“被遗忘”的研究概况,且透过现存台北城迹分析陈星聚在清代台湾史上的重要性。其后,主讲人分别从循吏、官员考评、政绩、教案的处置、台北城的建设等制度面或实际施政面相切入,并透过前后任官员的比较、来台大员的评语,详细地剖析陈星聚任官期间的作为与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