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化
生理性的黄疸通常发生在生后2-3天,症状较轻,皮肤不呈橘黄色,而呈浅黄色。眼白微带黄色,口腔黏膜微黄,手心、脚心不黄。一般4—5天黄疸程度达到高峰,约10天内逐渐消失
FCN-437是复创自主开发的一种新型且具有口服活性的第二代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或6(CDK4/6)抑制剂。我们正在开发FCN-437作为单一疗法和联合用药方法用于治疗实体瘤。 美国临床首例受试者于 2019 年 6 月 25 日在 South Texas Accelerated Research Therapeutics (START) 癌症治疗中心入组并开始用药
哈斯,男,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蛋白翻译后修饰对植物次生细胞壁加厚、木质素层积的遗传调控机制;植物非生物胁迫调控机制;基因编辑工程在植物中的应用等方向的研究。已取得成果包括:1.发现了小类泛素化修饰(SUMOylation)、磷酸化修饰(Phosphorylation)调控细胞壁加厚,木质素层积的分子机制;2.揭示了rRNA加工对调控植物低温响应的分子机制;3.开发了一种可以快速对植物木质素进行降低,且不会降低植物生物量的基因编辑策略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otein Kinase A Determines Platelet Lifespan and Survival by Regulating Apoptosis”的文章,发现蛋白激酶A能通过调控凋亡决定血小板的寿命和生存,这揭示了血小板寿命和血小板被清除的调控机制,并探讨该机制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苏州大学戴克胜教授。 据报道,血小板是血栓与出血的主要调控成分,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乳清骨桥蛋白在母乳中的含量很高,而在牛乳中的含量很少。因此,婴配粉中的骨桥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母乳,这可能会影响婴儿免疫力等方面的发育。 骨桥蛋白是一种高度磷酸化的酸性糖蛋白,具有较强的钙结合特性
报告人简介: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理事会(CNHUPO)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特聘专家,人才计划项目 人选,景杰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教授;程仲毅博士主要致力于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如何助力蛋白质修饰依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在Cell、Mol Cell、 Nature Commun等国际利名期刊发表论文60 篇,引用3000 余次;本次报告将从植物中重要的蛋白质修饰类型出发,包括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乳酸化和巴豆酰化等新型酰化修饰,探讨它们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介绍这些修饰如何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
近年来发现大豆异黄酮对肾病病人的肾功能呈现出一种有益的影响,这种效果与传统上肾病忌食豆制品有一定的冲突,较难解释。很多肾病如肾病综合征可以并发高脂血症,常见的解释是低白蛋白血症肝脏载脂B代偿性合成增加,继而产生过多LDL,引起高脂血症。许多年前就有肾毒性学说,即血脂增高会促进肾小球病变进行性加重,这一点已得到证实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大鼠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TrkA)含量。 实验原理 此项不是说明书,需要说明书向我司电询!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鼠活性氧(ROS)化的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TrkA)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大鼠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TrkA)与 HRP 标记的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TrkA)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洗涤后加底物 TMB 显色。TMB 在 HRP 酶的催化下转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TrkA)呈正相关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调节涉及基因表达、细胞粘附、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的主要信号机制之一。蛋白质可以被特定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残基上的蛋白激酶磷酸化。在WB中利用检测磷酸化蛋白抗体已经成为信号转导研究的常用工具
绵羊白介素1(IL-1)检测试剂盒说明:IL-1白介素1。IL-1是单核细胞产生的多肽,脑内的多种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大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均能产生IL-1,应用放射免疫学技术发现,人脑海马区的神经纤维及大鼠大脑前皮质、海马、嗅球、小脑脉络丛、下丘脑、纹状体及延髓存在高密度的IL-1β及IL-1受体。 绵羊白介素1β(IL-1β)检测试剂盒说明:IL-1β,白介素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