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
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分别是什么?(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举例子说明) 空般若藏、显教般若藏、空显教般若藏依次是甚么? 请徒弟救世修持,何谓空般若藏,显教般若藏,空显教般若藏? 达照禅师答: 那个是《般若佛典》里头所讲的般若藏(zàng)有四种。甚么叫般若藏呢?用那个字面上的原意说明是,般若藏(cáng),般若为甚么藏呢?般若藏在他们世尊的内心深处深处,他们天下人内心深处深处都有佛。 那个佛藏在他们的心里头,他们那时那个佛——好似他家的瑰宝没有关上,那个内心深处深处的佛就显露出来不出来
由资深编辑人王玉萍创立的写写字采编学堂,深入农民生活,以《身土不二,从吃开始:寻找善待人与土地的好食物》一书,让人明白食物对每个人的重要。(黄世麒摄) 王玉萍(左)表示,推动友善有机耕作的农友则是身土不二的实践者。(黄世麒摄) 过往长年任职于出版业的王玉萍,深感在地发声的重要性,于2014年在花莲创立写写字采编学堂
夫佛法者,自内容教义观之,固有其根本上不变之价值;然若于研究信解论之,则应有契合时代之方法与权巧,方能古今融会贯通也。 基于此一原因,吾人期盼此愿望之实现,故于民国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年)佛光山开山以来,即未尝一日稍怠,朝此目标迈进。其中《佛光大藏经》之编印付梓,乃在此机缘下诞生于世矣
《心灵十境》最初由台湾慈济文化出版社在台湾出版发行。 证严法师, 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
“观世音”是梵语Avalokitesvara的中文译名,原意为“探视下界的神”或“由高处往下观之君主”。最早出现在西元三世纪印度和尚僧铠所翻译的佛典《无量寿经》里。西元五世纪,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其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 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 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是: 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
金刚经功德是有很多的,在我们学习金刚经的时候,也是需要让我们能一直保有好的信念,让我们能够坚守心中对金刚经的感悟,从而也是会让我们拥有好的感触,使我们真正的见识到金刚经的作用,让我们能拥有好的人生见解。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力。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圆满“全球佛教代表世界和平交流会暨国际佛光会第七届第一次理事会议”行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10月6日搭机前往维也纳佛光山,主讲“般若心经的生活观”,奥地利佛教协会副会长Marina、驻奥地利台北代表处副代表陈执中伉俪等百余位中奥信众欢喜共结法缘。 “《心经》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心保和尚以生活化的方式,用许多故事来解说《心经》所直指的般若空性,让听法的大众对平日经常诵持的经文,有更深入的体悟
信息时代的弘法因缘、都市道场的法喜功德,人间菩提路,佛国万里行! 佛历二五五一年(2007)岁次丁亥二月初八,香港“行脚僧团”成立。法喜“佛国万里行”十年弘法计划(2007-2017),优化都市道场的学修体系,如法僧团比丘的丛林生活。供养来自国内外比丘大德,云水道场、行脚禅修! 佛教文化资讯中心成立于一九九五年八月,以佛典电脑化为主要工作
所谓“信仰论政治”中的“信仰”,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建构,即通过权力对神人关系及其神圣性的垄断而展现出来的象征权力,它是经由宗教的、与非宗教的历史事件而逐步建构起来的。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来看,佛教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充分展现出了佛教信仰之神圣系统是如何进入王权的统治秩序,又如何通过王权的运作机制,成为了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建构的神圣性基础,从而重新塑造了国家统治及其权力秩序的合法性,具有一种普遍性的具有公权力之合法性的超越特征。可见,佛教信仰的实践及其表达,一旦与国家权力及其制度紧密整合,便会具有了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之信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