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
为确保“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沟通交流,加大扶贫力度,7月25日-27日,我区2家非公企业——芜湖悠派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明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派企业代表,随同芜湖市工商联赴亳州市利辛县、谯城区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 25日,芜湖、亳州两地工商联召开座谈会,就前期开展的结对帮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目前活动开展方式进行了沟通。26日,我区两家企业分别到帮扶村进行实地考察,与镇、村负责同志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贫困村目前扶贫现状和脱贫需求,共同商讨扶贫对策,形成初步共识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带领群众致富进程中,起到了示范领航作用。近年来,阜阳市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始终坚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精准扶贫的强大引擎,发挥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助推器作用。 截止2019年10月底,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8058人,认定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9446人,帮扶贫困户6795人
本学期,教科处将围绕“认识再提高,制度更完善,队伍再培养,教研重实效”的思路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本着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检测、督导、服务”的职能,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和落实,加强校本教研,突出教研实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坚持完善并搞好教科研常规过程的落实,突出集体教研的实效。 2、加强校本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培养骨干、新秀、名师队伍
本报告是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第12份社会责任报告。近年来,公司以公正、客观、准确地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为准则,不断丰富和夯实公司社会责任的践行方式和履行质量。 本报告是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南京高科”)发布的第11份社会责任报告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秘〔2020〕52号)精神,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研制、生产、验收、交付等重要节点全过程服务,经研究,拟建立2023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项目库(简称项目库),现就申报入库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拟分为高端单机装备、高端成套装备(生产线)和高端核心零部件三个类别,突出重大技术装备的两化深度融合,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节能、环保效果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重点领域参照但不限于《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需求清单(2022年)》。 1.“链上重器”
8月5日,江西省职教国培项目高职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莅临我校参观交流,学校党委书记陈鸿俊、教务处处长赵继学、长沙基地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兴华、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侯可新、湘绣艺术学院院长唐利群等部门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来宾。 我校党委书记陈鸿俊全程陪同来宾参观了非遗展厅、“非遗研培计划”培训成果展厅、传统工艺展厅、毕业设计精品展厅、手工艺术学院、湘绣艺术学院。来宾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学校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表示赞赏,学校育人理念、办学特色等给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银企资源共享,构建共促进、共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12月9日,粮油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仲带领集团支部党员前往兴业银行三湘支行党支部开展“互联共建”主题党日交流活动。 参加活动人员首先参观了三湘支行的工作环境与党建活动室,了解了三湘支行的企业文化、党群建设等
7月29日,江华团县委组织党员干部以“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为总抓手,来到乡村振兴帮扶联系村——大圩镇和平村开展“青春自护 有你有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中,党员干部们分别深入到结对联系的群众家中,向群众发放预防溺水安全知识手册,大力宣传防溺水安全教育“六不准”、家长“四知道”、如何施救落水者等防溺水安全知识,呼吁大家杜绝侥幸心理,远离溺水危险,确保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 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筑牢青少年暑期安全“防护网”
7月21-23日,校党委副书记吴小英带队赴云和县,出席扶贫结对村三门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二期)爱心捐赠仪式,与云和中学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协议,并看望我校结对帮扶挂职干部。 产业扶贫是帮助老百姓切实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8年12月,我校和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共同组成帮扶工作组,通过建设用光伏发电项目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
7月29日,从光彩事业十堰行•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推进会上传来喜讯,稻花香集团党委书记、终身名誉董事长蔡宏柱获评湖北省“光彩之星”荣誉称号。 作为稻花香创始人、优秀民营企业家,蔡宏柱不忘初心,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光彩使命,在强企富民、公益慈善、精准扶贫等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他以“家乡富裕,百姓脱贫”为创企初衷,不断发展壮大以白酒为主的优势产业集群,让家乡农民洗脚上岸,当上产业工人,先后为25万人次提供就业机会并安置700余名残疾员工就业,带动一批配套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百万元、千万元、亿元级致富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