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
本公司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生态景区设计开发及建设<其中包括:景点设计,混凝土栈道,防腐木栈道,玻璃栈道,悬空防腐木吊桥,悬空玻璃吊桥,仿古建筑,长廊,亭子,步道,滑道,滑漂,漂流,大型景观设计、制作等。公司有专业资质的工程设计人员10人,设计工程师5人,科技研发5人,共20人组成。其中本团队有本科学历3人,专科以上学历15人
位于福冈县福津市的宫地岳神社,建立至今已有约1700年的历史,供奉主神“神功皇后”(原名:息长足比売命),主要祈求开运及生意兴隆,每年约有200万以上的参拜者,与太宰府天满宫、筥崎宫并称为福冈三大神社。神社内种有樱花、桃花、绣球花、牡丹、菖蒲、枫树,四季都有盛开的花群迎接访客的到来,每年也会举行樱花祭、菖蒲祭等活动,除此之外神社还有着三个“日本第一”,分别是本殿上装饰的“大注连绳”,独立供奉的450公斤“大铃铛”和直径2.2米的“大太鼓”。 宫地岳神社还有一个最为人所知的景色“光之道”,每年的2月与10月,都会有为期两周的时间,夕阳落下的位置会与参道,海面成一直线,这个梦幻景色在2016年,因为日本偶像团体“岚”为 JAL日本航空拍摄的电视广告中出现而声名大噪,每年都有人专程为这个景色远道而来,排上长长的队伍只为了一睹这“悬日”奇景
合川桥项目位于渠江北岸,起点与渠江景观大桥北引线B线相接,长45公里,包括车道工程、21座景观桥梁工程和步道综合工程三部分。桥梁跨越渠江左岸冲沟,连接绿道,能够满足旅游电瓶车、自行车及行人的通行需求。我司主要负责修建绿道项目中的2号桥、3号桥、4号桥以及5号桥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工作
施工项目 : 绿大山水造景是以专业工厂生产(FRP)玻璃纤维,假山水池,人造仿石,园艺造景相关造型,为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有:FRP玻璃纤维、园艺景观造景、鱼池防水工程、假山水池、鱼池造景、景观流水、人造仿石、FRP假山、阳台露台、空中花园、屋顶花园、庭园造景、水族箱、景观工程、园艺工程、草皮铺设、水池流水造景、水质过滤系统设备、FRP玻璃纤维假山水池、水池修改防水、假山水池瀑布造景、太阳能电系统流水造景、景观设计、庭园景观工程、庭园规划设计、景观造景施工、庭园景观维护制作、景观瀑布造景、景观生态野溪、园艺造景、步道造景、景观生态鱼池、景观石材维护、景观树木养护、生态鱼池设计。
南台湾登革热疫情还没杜绝,彰化县的登革热疫情则再度拉起警报,根据县府卫生局受理通报发现,近期又三增三起境外移入登革热的病例,分别是前往菲律宾与柬埔寨经商或旅游民众,返国后才出现病征,使得全县累计今年已出现十二起病例;县府疾管科长王晓祺表示,其中一起住在彰化市六十多岁的男子,在防疫上比较麻烦,因为没有发病确诊前,还前往相当热门的“三清宫步道”健行,因每天运动人数众多,已列入紧急防治区,已会同县府环保局,利用天放晴之际,扩大从彰化师大宝山校区后方到三清宫附近,强化喷药灭蚊以及环境消毒等紧急防治措施,以防转化成本土疫情。
台东县农田水利会卑南大圳取水口,在农委会斥资逾亿元、历时5年整治完成,如今已成为风光明媚的亲水公园,园区内有水车、亭台玉池,站在青翠草皮上凉风徐徐,还可听到淙淙卑南溪水流声、远眺大自然鬼斧神工“利吉恶地”,令人心旷神怡。 卑南大圳最早建于日据时期明治31年(1898年),1936年日人为求军粮补给再次整修,昭和16年竣工,堪称日据时代东台湾最大的水利工程。 卑南大圳从岩湾引卑南溪溪水,灌溉整个台东平原,经台东新站、永乐里(丰年机场附近)到利嘉溪北岸丰源堤防的知本农场,全长9公里余,共有13条平行支线,全圳系呈现“排梳型”的分布结构,是一条水利兼具防洪功能的灌溉沟渠
六十石山,位于花莲县富里乡竹田村,海拔800米的山上。 近年来,以广达300公顷的金针花海,辽阔的田园景致,山岭变化万千的云海,著称于世。 六十石山的由来,共有三种版本,或稻米收成或岩块数量或农作物收成,并无定论
1、在户外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南方松就是耐磨性要强,因为长时间在户外使用,磨损都是非常大的,如果耐磨性低,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损坏,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此时使用南方松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南方松经常被室内和户外的建设,在高强度的使用情况下,磨损也并不是很多,开裂和劈裂的现象也非常的少。 2、由于南方松具有的防腐性,因此其常被用于户外平台、步道、桥梁等设施的建造中
鹅銮鼻位于恒春半岛最南端,是台湾最南端的岬角,也是巴士海峡和太平洋的交界点,因地理位置重要,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时期即设置鹅銮鼻灯塔于此。鹅銮鼻灯塔是台湾尾的大地标。该灯塔因改朝换代几经修复,目前是台湾地区光力最强的灯塔,有“东亚之光”的美誉
山泉镇桃源村位于老成渝路26公里处是川西坝子水蜜桃发源地,“中国桃花诗村”的所在地;是全国十佳小康村、省级文明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桃花故里的核心景区所在地。是龙泉驿区创建省级生态区打造的重点生态村之一,全村幅员面积6.62平方公里,耕地2227.5亩,15个村民小组,人口2810人,农户861户。近年来,桃源村为了更好的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展开工作,加大交通、文化、环境卫生、饮用水水源等基础建设力度,从2007年到2013年间分别对村内公路沿线50余户农房进行了立面风貌改造,新建了村民健身广场两处、综合文化站1个、桃文化陈列馆1个、生态健身游步道6条(2万余米),多功能广场30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6个、打造景观景点10余处、公共厕所7座(星级厕所2座、生态厕所3座)、日处理污水300吨集中处理站1处以及村内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生态绿化、安全饮用水工程等(村内绿化覆盖率达到81.3%),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优化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文明整洁有序的新农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