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
2010年11月16日15:08新华网我要评论(0) 新华网东京11月16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高木义明16日宣布,研究人员已经确认,在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密封舱的回收容器中发现的1500个物质微粒,大部分是来自“丝川”小行星的岩石。 这是人类首次从小行星上采集到物质,可以说“隼鸟”号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圆满完成了探测小行星的计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今后将与全国研究人员合作,对这些小行星物质进行详细分析
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沈腾 饰)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马丽 饰)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
在近未来的平行世界里,膨胀的人口和严重恶化的环境使得人类社会对资源的争夺日益白热化。此时,一颗即将撞上地球的小行星所带来的巨大危机迫使人类放下了眼前的争端…… AD2122年,摒弃了矛盾与冲突、团结一致的人类利用科技的力量将小行星成功捕获,并使之成为围绕地球旋转的第二颗“月亮”。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了自己母星--地球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相萩生田光一15日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关于探测器“隼鸟2号”把密封舱送回地球后将前往的下一个目标天体,选定了在地球和火星轨道间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1998KY26”,力争2031年7月抵达。 1998KY26被认为与“隼鸟2号”此前探测的小行星“龙宫”一样,属于多碳型,有望通过比较观测结果有新的发现。 1998KY26为直径约30米的球形,约10分钟自转一周,速度较快
俄乌还在交兵,我国忽然宣告一个严重音讯,国际热议! 共享至<\/span> 俄乌仍在战役中,我国忽然宣告重大新闻,国际热议!<\/p> 当时,国际形势动乱不安,俄乌战役持续焚烧,美国煽风点火,连续抵触时刻。在动乱的国际里,我国的绘画风格却大不相同。<\/p> 我国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最近的我国航天日上泄漏,我国将开端树立近地小行星防护体系
中新网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在近地小行星“龙宫”样本上发现了尿嘧啶,这是形成RNA和维生素B3(陆地生命代谢的重要辅因子)的基本构件之一。该发现表明核酸碱基如尿嘧啶等或有地外起源,通过富含碳的陨石送到地球上。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日本北海道大学大场康弘(Yasuhiro Oba)、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高野淑识(Yoshinori Takano)和同事与合作者一起,使用新研发的小尺度分析技术分析了小行星“龙宫”上两处位置的样本,他们检测到了尿嘧啶、烟酸(维生素B3)和其他被认为对合成更复杂有机分子相当重要的有机分子
天空中有一颗小行星是用“陈树菊”命名的,是为了表扬她的善行-陈树菊,一个才小学毕业的小菜贩,却让全世界都知道的慈善家。她把累积的千万所得,全部捐出去帮助儿童、孤儿、盖图书馆,她认为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 小朋友,你知不知道在你的生活周遭,还有什么行善的故事?这些善行,为什么感动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想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吗? 电脑绘图:中年级组(小学3~4年级)、高年级组(小学5~6年级)、国中组(国中7~9年级) 面对全球疫情扩散,全国总动员一起对抗病毒,让我们免于健康和生命的威胁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走入婚礼殿堂。 登高望海,风景绝佳! 石景“玉兰含苞”。它本是一块椭圆形的花岗石,在漫长的海蚀风化过程中,依自身重力分裂成几瓣,形成“玉兰含苞”的奇特造型,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玉兰“花”
该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0年后,一名年轻女性失踪之后发生的惊悚故事。乔·米勒被描述成一个厌世的角色,他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出生,长大后加入在小行星带维持秩序的安全公司,成了一名侦探。他主要在谷神该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0年后,一名年轻女性失踪之后发生的惊悚故事
据美国《科学新闻》网站18日报道,天文学家首次捕捉到一颗小行星正在“变身”为一颗彗星的过程,这可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在未来几十年内实时观察彗星的各种形态。 该天体名为P/2019 LD2,它的轨道表明其是一颗半人马小行星——一类轨道并不稳定的岩石冰冻天体,由于混杂的组成成分及在太阳系周围移动的潜力,天文学家早就怀疑这种天体是柯伊伯带中冰冻小天体与定期造访内太阳系的彗星之间缺失的一环。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短周期彗星源于柯伊伯带的冰冻物体,每十年左右绕太阳公转一次,会不断造访地球;而哈雷彗星等长周期彗星每一个世纪才访问内太阳系一次,或起源于离太阳更远的奥尔特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