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学院
文章来源:本科生院招生网更新时间:2020-05-26点击数:5604 各学院: 根据《浙江万里学院校内优秀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浙万院教〔2020〕5号)的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情况,现将开展2020年2019级、2018级学生校内转专业的工作(各专业学院研究决定2017级学生不开展转专业工作)。现就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转专业是学校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把专业选择权交给同学们,是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不断提高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同学们申请转专业,应以我为主,从自身特点以及发展规划出发,并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之间的知识跨度带来的学习衔接问题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间学费差异,认真思考,审慎抉择
浙江万里学院由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举办,是一所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新型高校,被教育专家誉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范例性实践”。 创新办学20年来,学校已经成为一所文、经、管、理、工、农、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
2022年7月13-15日,受浙江康宁医药有限公司请之邀,景宁县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首席专家江建铭和浙江万里学院生环学院一行,会同当地产业主管部门,共赴由康宁医药有限公司在景宁县建立的前胡基地进行考察指导,并就景宁县前胡产业做强做大所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整改建议。 近几年, 在江老师的团队技术支持下,目前景宁县已在大地、梧桐等6个乡镇发展前胡基地860亩,为提升“新浙八味”产业规模、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镇振兴和共同富裕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行,浙江万里学院还与梧桐乡续签了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协议,并与县科技局开展了座谈交流
“明年9月,我会飞英国继续读硕士。等读完,我还想试着申请哈佛、剑桥的博士。”昨天,在浙江万里学院的一个小咖啡馆里,21岁的大四学生黎冠文说起未来的打算,显得从容而坚定
“明年9月,我会飞英国继续读硕士。等读完,我还想试着申请哈佛、剑桥的博士。”昨天,在浙江万里学院的一个小咖啡馆里,21岁的大四学生黎冠文说起未来的打算,显得从容而坚定
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职业教育集团)于2000年8月由浙江省机械工业厅成建制转体设立,是省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人民币。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是中外合作大学联盟成员。 宁波诺丁汉大学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优势学科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引进一系列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学位课程,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全英文授课,学生毕业后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位
发稿时间:2009-01-01浏览次数:1774 日前,经国家出版总署批准,《浙江农村机电》从2009年开始正式更名为《现代农机》。 《现代农机》杂志是由浙江省农业厅主管,浙江省农机管理局、浙江万里学院联合主办的省级农机科技期刊。在20多年的办刊历程中,以“立足大农机,面向大农业,传播新技术,服务新农村”为办刊宗旨,为宣传农机化方针政策和推广普及农机化技术,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切实提升高校群体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持续强化对高校群体的金融消费教育与保护,助力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宁波市银行业2023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围绕“共筑诚信消费环境 提振金融消费信心”主题开展进浙江万里学院活动。本次活动由宁波银保监局主办,宁波市金融团工委、宁波市银行业协会、宁波市保险业协会协办,交通银行宁波分行承办。 宁波银保监局、交通银行宁波分行和浙江万里学院负责人高度重视本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进浙江万里学院活动,三方聚焦金融案件高发在校学生群体的痛点难点,进行深入交流
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发展,确立成长目标,做好学业规划,学院工商管理系邀请优秀校友李巧聪于3月3日在回龙校区2119报告厅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个人成长和职场发展经验分享会,全体22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分享活动。 李巧聪校友2011年毕业于浙江万里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现就职于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秉持“自强不息,恒志笃行”的万里校训,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勇创佳绩,先后任公司人事专员、商务部经理、储运部经理、采购部经理,现任公司信息采购中心副总监;同时完成研究生教育,获得硕士学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获中河街道优秀***员、中河街道最赞中河人、宁波三生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
本团队主要围绕海洋生物分子免疫学、病害防治、抗菌肽等免疫制剂开发利用和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海洋贝类抗逆和免疫机制,泥蚶血红蛋白结构、功能和进化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团队现有专任研究人员5人,正高职称员1人,副高职称2人,博士学位4人,博士后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高校高层次拔尖人才,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