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流域
为贯彻国家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林草局《关于加强生态环保资金管理推动建立项目储备制度的通知》(财资环〔2020〕7号)的精神,确保我省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按时提交入库,8月20日,我市召开了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对接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杜绍辉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会议由市自然资源局局长王光普主持,省自然资源厅项目筹备专家组成员,各县(市)政府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各县(市)政府,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局就各自申报的项目情况进行了汇报,经省自然资源厅项目筹备专家组指导,最终确定我市上报项目17项,其中,水生态修复工程5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4项,矿山环境修复工程5项,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工程3项,项目估算总投资21亿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教授等成功开发出高效处理有机废水的生物技术、设备及组合工艺,建立起高浓度废水处理过程智能化和可控制化的有效方法,并选取印染、制药、化工、发酵等有行业代表性的高浓度废水分别开展小试、中试、和生产性试验,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该技术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硫酸盐废水处理中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工程控制法、变速升流式厌氧处理方法、SBR工艺模糊控制法及装置、硫酸盐有机废水乙醇型发酵生物脱硫法、厌氧颗粒污泥菌种的保存方法、硫酸盐废水“生物—物化”法制备高纯度单质硫的设备等7项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申请了国家发明技术,具备高效性、先进性、灵活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任南琪教授同时开发出组合式两相厌氧—交叉流好氧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技术与设备、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染料废水技术、UASBAF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技术、内循环水解—好氧法处理啤酒废水技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自动控制系统等5套核心技术
摘要:[目的]研究吉林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利用1960~2000年吉林省45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松花江辽河流域56个水文站的逐月径流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41年来地表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松辽流域径流量在20世纪60~70年代径流量呈持续偏少状态80年代开始年径流量缓慢增加进入90年代年径流量有明显的波动变化但整体趋于减少;EOF分析表明松辽流域径流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中心梯度较小径流变化分布均匀;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80年代前和90年代后期松辽流域年径流量具有较大波动
8月11日,辽宁省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宁在会议上提到了“协同创建国家公园”。 日前,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城市副中心调研检查环球主题公园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11月30日上午,市委书记柴伟(中)到截污干管3标段等处检查东辽河流域治理工作情况。 11月30日,市委书记柴伟对东辽河流域截污干管工程、雨污分流项目、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作进行实地检查。他强调,要以改善水质为核心,科学施策、精准施工、统筹推进,加快东辽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切实改善辽源人居环境
为充分展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成果,水专项辽宁省项目管理办公室和项目承担单位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于2020年8月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在辽宁省生态环境厅成功举办辽河流域“十三五”水专项应用成果展。 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与水污染治理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是“十三五”东北地区唯一水专项项目。项目以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主线,重点开展“完善体系、构建模式、推进应用、培育产业”四方面研究,通过完善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构建典型流域、区域水污染治理模式,推进科研成果在示范区的验证与应用等,支撑水专项综合调控总体目标和辽河流域“水十条”目标的实现
8月11日,辽宁省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宁在会议上提到了“协同创建国家公园”。 日前,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城市副中心调研检查环球主题公园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8月11日,辽宁省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宁在会议上提到了“协同创建国家公园”。 日前,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城市副中心调研检查环球主题公园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寇江泽)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2022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2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0.2%,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