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院
近日,市妇联发布了《关于表扬全市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通知》,市规划院规划设计部喜获“襄阳市巾帼文明岗”荣誉。 继获得“襄阳最美巾帼奋斗集体”荣誉后,市规划院规划设计部再次被市妇联授予殊荣,是对这支“娘子军”岗位建功成绩的充分肯定,也充分展现了“半边天”的精神风貌。市规划院规划设计部共有员工48人,其中女员工30人,近年来紧紧围绕全市城乡规划建设大局,在重点规划编制中大显身手,在项目争先创优中奋发有为,在服务社会民生中默默奉献,有力推进襄阳市及相关县市区国土空间规划、襄阳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等系列重点规划,先后获得市工人先锋号、科技先锋队等多项荣誉,数十个项目获得全国、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励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以下简称冶金规划院)成立于1972年,是国家级行业规划研究和工程咨询事业单位,是国家首批甲级工程咨询单位。 冶金规划院拥有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规划实践经验丰富,既懂技术又熟悉国家政策、工程咨询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专家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8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7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占50%
本文摘要:10月22日至23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开会。会议表扬了测绘科技进步奖、全国杰出测绘工程奖和测绘地理信息自主创新十大产品奖等奖项。 调查规划设计院主持人已完成的《全国林地资源空间信息遥测改版与应用于》项目荣获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史献平透露,化工新材料“十二五”规划的发展重点包括工程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有机氟材料、有机硅材料、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六大品种。分析人士认为,有机氟、硅材料值得关注。 2015年,有机氟材料目标产值为3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若延续现行治理政策,部分重点城市有望在2030年达到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二级标准,但哪怕是338个城市中的74个重点城市,其中仍有半数左右恐难以达标。“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进一步大幅强化末端控制,并采取深度能源结构调整等策略,将氮氧化物、VOCs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60%-70%左右,以保证所有城市均可达标。尤其应重视能源结构调整的作用,若能真正做到位,除74个城市达标外,还有近六成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有望达25微克/立方米以下
近日,佛山市副市长赵海一行来到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信息化专题调研,并对规划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应用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佛山重要的本地“智库”,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各类规划应用,搭建了以梳理数据资产、强化管理应用、服务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决策为出发点的信息化数据中心,全面提升规划分析水平和决策科学性。 武大吉奥作为佛山市规划院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的参与者,依托在测绘、规划、国土和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建设中的优势技术和经验,在规划信息化、大数据应用方面深度挖掘用地、人口、交通等方面的数据趋势和特征,打造数据高地,不断优化服务水平,打造一批智能化应用
本文摘要:10月28日,山西省朔州市200万吨/年低阶煤分质洗手利用多联产项目建设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太原举办。 10月28日,山西省朔州市200万吨/年低阶煤分质洗手利用多联产项目建设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太原举办。项目建设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晋北(朔州)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
2006年4月17~18日,“全国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监测项目会议(华北区)”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此次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主办、秦皇岛市国土资源局具体承办。这次会议是1999年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监测工作开展以来举办的华北区第一次分区片学术研讨会,应该说是一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学术活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地价与地价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全面总结前几年在城市地价动态调查和地价动态监测方面的理论、技术成果,继续推进和进一步完善华北区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的一个具体部署
7月28日,由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及深圳四方智源有限公司主办的 “2017年云设计平台用户协同专题研讨会”在城建设计院西雅苑办公区B101会议室召开,来自广州、深圳、珠海及贵州的十六家设计单位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开始由城建设计院李炜院长致开幕词,对城建设计院的基本情况及“云设计平台”使用作简要介绍,希望通过本次交流会,探讨“云设计平台”在设计行业的应用,共同促进协同设计水平的提高。接下来城建设计院技术室郭万千主任会上分享了“云设计平台在设计院的全面推行与应用”经验,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云设计平台在城建设计院全面应用的心得,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同时,华南理工建筑设计院研究院、广州市市政设计院等七家单位也通过演讲形式,分享协同平台使用经验及建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建研院”)成立于1953年,原隶属于建设部,2000年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建筑技术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包括院士、设计大师、数百名各领域知名专家和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在内的优秀人才队伍。 中国建研院始终把服务公益事业、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建筑工程、空调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电梯、化学建材、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检验和测试任务。科研及业务工作涵盖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抗震、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软件、建筑机械化、建筑防火、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专业中的70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又加强了绿色建筑成套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防灾减灾技术以及智能化集成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