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计算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国家专门的计算技术研究机构,同时也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和人工智能建设的重要支撑单位,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是致力于高端IT类人才培养及企业内训的专业培训机构。中心凭借科学院的强大师资力量,在总结多年大型软件开发和组织经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一整套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希望能够切实帮助中国软件企业培养高级软件技术人才,提升整体研发能力,迄今为止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并先后为数千家大型国内外企业进行过专门的定制培训服务。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学员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能力
国科大杭高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科院计算所学术所长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高性能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结构
联想控股持有42.3%的联想集团股票和16.23%的神州数码股票。联想集团目前市值329亿港币,相当于290亿人民币,42.3%的股份大约是122亿人民币。神州数码目前市值65.5亿港币,相当于57.67亿人民币,16.23%的股份大约是9.36亿人民币
爱乐芙医疗团队是由专业的心电专家、医生顾问、心电算法分析技术人员以及优秀的产品经理组成的一支充满信心、凝聚力的互联网医疗队伍。 团队受中科院计算所的扶持,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研究人员均来自于国内知名的研究机构,多人曾就职于大型IT公司的重要职位。 从创立之初,我们就立志改革传统的心电测量,让心脏监测更简便、更快捷、更易懂,向用户普及心脏健康常识,潜移默化的让用户不断了解专业的心电护理知识,让心脏危险从此远离我们的身边
6月22日下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长三角特色产业小镇发展高峰论坛”。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大学专家、地方政府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由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产业特色小镇发展联盟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共同主办,安徽特色小镇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健康医学院、世界自然医学组织健康促进会、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一带一路区域发展合作专委会、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上海庆华蜂巢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参与协办
北京联合钛信科技有限公司(和签)自2017年开始,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开展合作,是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授权单位、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的受托运营方,通过国家区块链的哈希存证和文件存管,以及电子签章技术,全面实现契约的订立、存储、执行。 长期以来,和签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紧密合作,共同为企业服务,彻底解决电子证据的司法效力难题,实现一次出证、全国通用,为数字经济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11月21日,和签再次成为CNCERT的授权运营方,作为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推广销售活动顾问机构,和签继续负责市场拓展、业务宣传、商务衔接等客户服务工作
2020年1月3日,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心主任罗亮、副主任陈建敏一行赴珠海横琴,与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大横琴科技”)就战略合作开展了深入交流,并进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 大横琴科技作为珠海横琴国家级新区、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政府重要的科技平台,承担横琴新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大横琴科技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建的横琴智能计算平台作为大型科研装置纳入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算力资源;联合开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合作;推进信息系统测评监理业务开展、数据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共同加强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个人介绍: 现任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访问教授,中国数学软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
鹤壁城市云计算中心,是由曙光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河南省鹤壁市。 曙光公司以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和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中心为技术依托,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曙光5000A、曙光4000A、“曙光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等系列产品的问世,为推动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月1日,广州普华灵动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华灵动””与中科海拓(无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海拓“”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移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产品研发、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中科海拓是由中科院计算所技术投资设立的,致力于国产化全栈工业智能计算系统研发和产品化落地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依托自演化智能和异构计算领域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了云、边、端软硬一体智能计算系统赋能智能视觉分析、智能安全监管、大数据分析预测等多维场景,目前已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智能安全检测与运维等领域得到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