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东辉院士团队在超冷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超冷O+OH反应中显著“几何相位”效应的物理本质。 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分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远大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尺寸,并且分子的碰撞只能通过一个或少数几个分波进行,因此,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此前基于求解非含时薛定谔方程的量子动力学计算表明,O+OH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在超低温下明显增强,对特定的产物态考虑“几何相位”前后的预测反应速率能够相差多达两个数量级
近日4位在本课题组学习工作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并取得丰硕成果。 2018年6月8号朱宇航、周洪利同学的博士答辩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举行,其中朱宇航同学成绩优异并获得了吉林大学“十佳研究生”荣誉称号。朱宇航博士就读于吉林大学三院,八年制临床医学学生
刺激响应型智能水凝胶可以在pH、温度、光、特定分子或离子等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发生显著的体积或其他理化特性的变化;因此,在化学反应开关、物质分离、物质检测和药物控释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将具有离子识别性能的冠醚基团引入到具有温敏性能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网络中,可以制备得到具有离子识别响应性能的水凝胶。除了具有离子识别性能,冠醚还可以作为客体分子被一些大环分子识别
印度报业托拉斯提到,柯蒂斯作此发言时正在讨论一名研究学者题为《印度在印太——新德里的机遇剧场》的文章。她声称,这场中印对峙增强了美国努力构建与作为抵御“中国侵略”堡垒的印度间关系的决心。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PTI)报道,17日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副助理、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南亚与中亚事务的高级主任莉萨·柯蒂斯(Lisa Curtis)参加了美智库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组织的线上会议讨论,柯蒂斯提到了中印冲突议题
Business Address: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路172号孝骞楼468 范亮亮,男,2009.9-2013.6在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本科学习,2013.9-2019.6在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系完成硕博连读,期间在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和康涅狄格大学联合培养16个月,2019年6月被中南大学聘为特聘副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遗传致病因素和致病分子机理研究,从人-小鼠-线虫-细胞多层次探索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在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目前,以第一作者在Circulation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杨潇,男,198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共党员,工学博士。 2010年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16年博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同年来到365体育彩票免费下载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任教。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的光学性质、光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报告时间:2019年6月25日(周二)上午9:00 雷鸣,男,1972年11月出生,北京化工大学化工有效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理学院物理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催化化学。近年在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催化机制、催化剂分子设计、理论计算化学及其交叉领域进行了探索性学术研究工作
金肖,1984年1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期致力于薄膜太阳电池、量子点LED以及半导体器件电荷传输动力学研究。2018年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入选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人才资助计划、省“百人远航”等人才工程
徐龙华,女,1988年1月生,山东东平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1512”第三层次人才,入选学校“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教学、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食品安全检测及质量控制,近年来主要从事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新型光电传感体系的构建及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成就:围绕制约食品安全检测的关键前处理技术和快速高灵敏分析方法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农业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课题多项;以独立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1区[Top])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1区[Top])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1区[Top])等高水平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6篇,总影响因子近30;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是Elsevier期刊收录杂志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审稿人
报告人简介: 陈忠宁,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物构所学术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结构化学基础研究室主任。1985年毕业于宜春师专,1994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4-1996年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后, 1998-1999年为德国Freiburg(弗莱堡)大学洪堡学者,1999-2001年为日本北海道大学JSPS(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年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9年获政府特殊津贴。《科学通报》(中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英文版)和The Open Inorganic Chemistry Journal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