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超高耐磨方法工业管道、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超高耐聚乙烯工业管道。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英文全称: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pipe
曹雪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2017年12月任南开大学校长,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免疫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邯郸市十大科技创新团队“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 我院“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获评邯郸市十大科技创新团队,孙玉壮教授为创新团队领军人才。 2016年九月,邯郸市委、市政府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层次创新团队进行表彰,共评选出包括孙玉壮教授“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在内的10个科技创新团队。 孙玉壮“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长期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煤地质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水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
2020年7月-2021年6月任哈佛医学院讲师; 2014年8月-2020年6月在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6年8月-2010年7月任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菌毒素及其效应分子的作用机理不仅对于抵御这些致命性的传染性疾病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利用这些毒素及效应分子来开发新的科学研究工具及药物。充分利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细胞生物学,采用多学科手段致力于鉴定及阐明微生物毒素及效应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并对其进行生物工程改造从而开发新的生物研究工具及药物。具体研究方向包括(1)发现并鉴定肉毒素家族新的成员;(2)开发基于肉毒素的止痛药物;(3)解析致泻大肠杆菌中效应分子致病性的生化机制及分子机理
讲座时间:2022年12月22日(周四)14:30—16:30 哈达,男,蒙古族,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及克雷顿大学从事了5年的博士后研究,2012年9月起在内蒙古大学工作。主持了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2项)及2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在内的12个科研项目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传来好消息:Pardis C. Sabeti、张锋等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抗病毒系统。世界上有许多常见的致命病原体都是基于单链RNA的病毒,像是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流感病毒。该系统在CRISPR Cas13技术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可用于检测和破坏人类细胞中具有单链RNA的病毒
简介:浙江建德人。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二级岗位人才。1987年和1990年先后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1999-2000年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QTL定位的博士论文研究,2001年6月获浙江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02-2003年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分子育种的博士后研究
讲座名称:《作物抗病性与病害绿色防控》 讲座时间:2022年12月2日15:00 康振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带头人之一。现任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专题主编,《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中国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报》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小麦重大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工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结构》、《Stripe Rust》等著作教材1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
生物钟是人类身体活动的指挥家,精准调控着我们的激素、睡眠、体温和代谢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物钟逐渐失去节奏性和稳定性,不仅会影响睡眠,还会增加肥胖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提高血液中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水平可以调节生物钟紊乱,使小鼠的生物钟恢复正常规律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传来好消息:Pardis C. Sabeti、张锋等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抗病毒系统。世界上有许多常见的致命病原体都是基于单链RNA的病毒,像是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流感病毒。该系统在CRISPR Cas13技术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可用于检测和破坏人类细胞中具有单链RNA的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