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部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空心的老树还活着,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学习力就带你来了解一下: 将树干横断开,从里往外看,中央最硬的木质部分叫木质部,占了树干的绝大部分;紧贴木质部的外边,是几层具有分裂能力的扁平细胞,叫形成层;形成层的外方叫韧皮部,形成层和韧皮部是我们常说的树皮里面的两部分。 由于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里产生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使树干年年加粗。木质部的细胞上下连通成管状,将根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枝叶中去
秉承院训精神,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职工全方位投入到本社区的各项建设中。 南西街道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街道区域地形象一把钥匙, 街道辖区面积1.62平方公里,所辖13个居委会, 老龄化程度高的特点,可以被称为中国最老的社区之一。 中新网南京7月27日电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7日通报,该所联合中外研究团队,在中国浙江白垩纪地层中首次发现了距今1.1亿年且已灭绝的一种松柏类植物新类型,将其命名为“周氏短木”
维管植物(或作维管束植物[1])是指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这些组织中可将液体作快速的流动,在体内运输水分和养分,它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2]。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维管植物具有维管组织,因而得以支撑生长到一个较大的体积
卢孟柱,男,1964年7月生,博士研究员。从事林木分子遗传研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一、小叶黄杨和大叶黄杨在木质部上的区别: 1、外观。大叶树皮厚且发黑,叶子较大且边缘有呈锯齿状;小叶树皮薄且皮白,叶子较小,边缘光滑。 2、内里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因子eIF5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调控真核生物生长发育的多个生物学过程。左建儒研究组最近的研究发现,拟南芥eIF5A-2/FBR12通过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调控拟南芥根木质部的发育。eIF5A-2/FBR1通过与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AHK)以及下游磷酸传递蛋白基因(AHP)的遗传互作,调控原生木质部的分化与发育
药植所海南分所及其总所的“沉香等珍稀南药诱导形成机制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小组”是国内和国际从事沉香研究最大的研究团队之一,2013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在国家和海南省相关重点、重大等项目支持下,研究团队重点关注沉香结香机理及结香技术,沉香品质分析、标准建立和鉴定,沉香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首次在世界上解析了“伤害诱导白木香防御反应形成沉香机制”及初步的伤害信号通路,揭示了沉香形成真正原因为各种伤害,单独或复合诱导白木香防御反应,产生活性物质,填充木质部形成沉香
杨树烂皮病即杨树腐烂病。我国杨树栽培区都有发生,但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是公园、绿地、行道树和苗圃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引起行道树大量枯死,新移栽的杨树发病尤重
形成层形成层是植物中纵向贯穿根和茎的一层组织,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它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形成层一般由多层细胞所组成,严格说来,其中只有一层原始细胞,可以不断地向内外分裂而增生细胞,不断增生的子细胞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以及射线的细胞,使得植物的根和茎能不断地生长加粗。属于侧生分生组织
【植物与药材外观】 根茎为不规则背腹扁平的条状、块状或片状,多弯曲,两侧常有缢缩和分枝,长3-20cm,宽0.7-1.5cm。表面密被棕色或红棕色细小鳞片,紧贴者呈膜质盾状;直伸者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流苏状(睫毛),并于叶柄基部和根茎嫩端较密集。鳞片脱落处显棕色,可见细小纵向纹理和沟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