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药材外观】
根茎为不规则背腹扁平的条状、块状或片状,多弯曲,两侧常有缢缩和分枝,长3-20cm,宽0.7-1.5cm。表面密被棕色或红棕色细小鳞片,紧贴者呈膜质盾状;直伸者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流苏状(睫毛),并于叶柄基部和根茎嫩端较密集。鳞片脱落处显棕色,可见细小纵向纹理和沟脊。上面有叶柄痕,下面有纵脊纹及细根痕。质坚硬,断面红棕色,有白色分体中柱,排成长扁圆形。气香,味微甜、涩。
呈长扁圆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鳞片基位于表皮凹陷处,细胞3-4列,壁厚,内含红棕**素。内皮层围绕分体中柱,细胞切向延长。分体中柱18-28个,排成扁圆形环;木质部管胞多角形,直径6-40µm,中部较大,向两端渐次变小,发育几达两端将韧皮部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韧皮部有的细胞壁增厚,并充满黄棕色分泌物。
约分布于北纬23-30度与东经105-120度间,年平均温度约18-20℃,年降雨量约1400-1800毫米。喜凉爽阴湿,多云多雾地区。为附生性植物。
【成分与品质评价】
代用品或伪品:中华槲蕨、光叶槲蕨、崖姜、大叶骨碎补、团叶檞蕨、栎叶檞蕨、石莲姜檞蕨、光亮密网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