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灾害
据新华社电??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近日发表一项研究显示,数百种已知人类传染病中,超半数在某种程度上因洪水、热浪和干旱等气候灾害而风险增大,突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迫切性。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医学文献发现了3213个气候灾害与传染病相关的实例,系统地研究了10种对温室气体排放敏感的气候灾害对已知人类传染病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人类面临的375种传染病中,218种(即58%)传染病在某种程度上因气候灾害而风险增大
空气、水和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人类的生存与空气密不可分。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空气,燃料燃烧离不开空气
在异常气候现象趋于频繁的今日,气候变迁带来的冲击已逐渐显著,如何洞悉其因果以寻求因应之道,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 欲追溯近代以来气候灾害的发生与影响,在中国早期史料所留下的丰富纪录中,可发现许多线索,而《中国三千年气象纪录总集》(2004) 的出版,摘引7千多种史籍,并分地区、日期加以汇集,更有助于据以进行历史时期气候现象的时空特性分析。依据近年来中央研究院已参照《中国三千年气象纪录总集》所建置的“东亚历史气候象数据库”,本研究尝试就地方志与正史等史料有关清代前期(1644-1795)的气象纪录内容资料 ,建立自动事件分类处理架构系统 ,并开发并结合灾害相关之效应与因应策略 ,进行时空资讯整合应用系统分析,提供利于研究者使用之图文检索操作界面,期借由实际研究应用与回馈,拓展探讨文本分析方法用于巨量历史气候资料分析的可能效用性
灌溉排涝,可以分成两一部分,灌溉就是指田地灌溉工程项目,排涝指清除伤害生产制造、日常生活的存水。灌溉排涝工程项目归属于水利工程新项目,包含:排水设备、灌排建筑物、灌溉输配水系统软件、田里工程项目、储水引水渠等。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成长与农牧业转为高品质生产制造、增产、高效率的深化改革,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溉与排水管道工作中,遭遇着更为艰巨的挑战
9月10日,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东亚气候变异动力学”)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90天气候变异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卫星资料在气候监测和预测中应用”研讨会。来自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部分省级气候中心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气象卫星专家和气候专家及研究生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联合实验室主任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杨修群教授主持,南京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姜田和大气科学学院院长丁爱军向各位专家莅临会议和长期以来对我校大气科学学科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气候预测联合实验室近年来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防灾减灾方面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生在地学Top SCI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成果并入选 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s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健教授课题组在明朝末年崇祯大旱的气候演化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One Drought and One Volcanic Eruption influenced the history of China: The Ming Dynasty Mega-drought"为题在2020年8月出版的《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发表;8月25日,Nature杂志将该论文遴选为Research Highlights论文进行了介绍。 明朝崇祯大旱发生于1637-1643年间,是近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之一,导致明末庄稼绝收、经济恶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1644-1911)的建立,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