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美院王山岭教授讲解“国画欣赏与技法” 7月4日上午,红桥区图书馆“御河讲坛”特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展览馆馆长王山岭教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国画欣赏与技法”的讲座,为我馆“御河讲坛”系列公益讲座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山岭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广大书画爱好者,国画与西画不同,追求的是“气韵生动”,力求刻画形象与表达主观精神的统一,而非西画所强调的形似。线条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要素,也是区分中西绘画的分水岭
11月10日,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南昌开幕。作为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的主题活动之一,11月11日上午,由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江西省教育厅、景德镇陶瓷大学承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协办的“融合·创新”艺术与产业合作会议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融合·创新”艺术与产业合作会议聚焦艺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学术前沿,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艺术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产业的转型发展,探讨在新文科背景下美术、设计、音乐等艺术学科与产业的融合与创新
云飞,1978年生,河北怀来人,2001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山水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 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131”创新型人才,作品曾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台湾等地展出并发表
庞银时,笔名:银石、庞寅,1973年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现居北京,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近年来,在国内各地多次举办个人展览或联展。出版有《庞银时中国画作品集》《翰墨中国、庞银时卷》《大家风范、庞银时作品》《深柳书堂诗集》等多部刊物
应天津美术学院的邀请,北京鲁迅博物馆将馆藏的400余幅珍贵木刻原作送到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在“十一”期间展览。这批作品的作者涵盖了新兴木刻运动史上许多重要艺术家,其中不少作品也是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新兴木刻运动始终是在鲁迅先生的关心、爱护下发展壮大的
2006年作品《夏浓花更香》在美国华盛顿中国临沂文化周书画展览中展出; 2009年第三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览三等奖; 2012年作品《虞美人》参加国际达沃斯论坛优秀作品展,并被收藏; 2012年《洋绣球》入选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原创作品展; 2013年参加贾广健艺术馆举办的“喜看美丽新永清——书画名家采风行中国画展”; 2014年作品在《晚秋》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天津展区; 2014年作品在《润物细无声》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天津展区; 201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导师贾广健教授;
俊杰先生作画态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技艺精湛,功力雄厚,笔墨纯正,难能可贵。没有多年对传统的坚守是难以在技艺上达到这一高度的。 俊杰先生创作题材广泛不论是花鸟、人物、山水都有高远的立意
1957年出生于天津,自由喜爱画画,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擅长工笔人物。 现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爱新觉罗·溥佐(1918年5月7日-2001年9月10日),满族。中国画家。北京人
艺术家 2010年-2017年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综合材料绘画与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