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quan
售价1.2万!空气净化器可杀新冠病毒? 近日,某品牌推出了一款宣称一小时内可以高效杀灭“空气中99%的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该产品市场售价1.2万元,生产的一批新型空气净化器已经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泰康同济 (武汉)医院投入使用。 不过,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在此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空气净化器不一定能过滤病毒。据他介绍,空气净化器主要适用于去除空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污染物,但是在产品标准里面并没有对病毒或者其他的病原微生物有杀灭率的要求
12月21-23日,第三届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论坛在北京举办,主旨是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讨学科前沿,促进青年人才交流与成长。论坛吸引了全国100余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余名学者参会。 论坛有13位知名学者作了“对话青年学者”等大会报告,研究涉及地理单元区域综合、人文地理学辉煌成就、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等前沿和战略问题
1月3日至14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南海气候、环境与生态演变研究”团队历时12天,完成了“南海气候、环境与生态演变研究航次II—珠江口冬季综合航次”科考调查任务,顺利返航。 本航次由粤湛渔科2号科考船执行,科考人员来自广州海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项目团队成员邓文峰研究员和叶丰副研究员共同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全体科考人员按照详细周密的调查工作安排,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预定科考任务
4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潍坊市人民政府在京联合发布《潍坊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实践报告》。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备受瞩目,为我国农业农村实践发展中总结出一系列改革创新经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袁龙江在发布会上表示,潍坊模式是潍坊各地农业农村改革创新经验的集成,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业生产的组织形成、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近日,中国科协“衰老”国际青年科学家沙龙举办,来自中国、英国和美国的25位青年科学家围绕衰老调控机制、衰老与疾病、交叉科学和科研伦理等议题作了精彩报告和交流讨论,近300名“衰老”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学生线上听取了报告。此次沙龙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承办、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和英国阿伯丁大学协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分别致开幕辞,他们指出衰老是影响全球和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次沙龙主题聚焦科技前沿,促进学科交叉,期望未来衰老研究的科技力量不断加强,促进人口健康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刘铜团队利用热带农业废弃物生产木霉孢子粉,实现了从实验室优化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该研究在木霉菌固体发酵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4月6日,刘铜团队在《环境管理杂志》上发表题为《利用新建立的固体发酵生物反应器系统快速大批量生产木薯皮生物农药木霉T069》的文章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在相变储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简单易行的策略合成了石墨烯基的复合相变材料膜,并将其用于可穿戴的光—热管理器件。该复合相变材料膜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储热和光热转化能力,为智能可穿戴光—热管理器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上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史全团队在相变储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简单易行的策略合成了石墨烯基的复合相变材料膜,并将其用于可穿戴的光—热管理器件。该复合相变材料膜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储热和光热转化能力,为智能可穿戴光—热管理器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上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生态修复研究团队,通过模拟淡水森林湿地中纳米氧化铜非均质排放暴露,探究了暴露90天后纳米氧化铜在湿地水体、土壤的溶解释放及植物的积累,分析了Cu颗粒对柳树生长、土壤酶活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在线发表于《有害物质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通讯作者陈光才研究员介绍,纳米氧化铜(CuO NPs)由于其独特的抗菌特性,在日常使用的涂料、杀菌剂、杀虫剂以及抗菌剂中被广泛应用,至2025年预计产能达1600吨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创新团队研发的“基于传感网的水质监测与预测系统”将有助于解决水质监测难题,保障河流、湖泊等水质生态安全,也将助力于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 作为团队负责人,该校计算机学院学生孙瑞晨介绍,该系统主要由感知系统、通信系统和分析系统三部分组成。“感知系统进行监测和采集数据;通信系统用于临时存放、跟踪查询、提取验证数据;分析系统则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显示在网页和微信小程序,供用户实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