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
随着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西安作为疫情防控主战场,生活必需品保供成为防控环节中的重中之重。为保障西安人民生活必需品供给充足,助力西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我市商务系统发挥职能、勇挑重担、主动作为,积极组织企业调配货源、抓紧运输,为西安市民送去暖心的蔬菜和冬日的问候,与西安全体干部群众一起,众志成城、携手抗疫,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12月29日以来,我市华阴、大荔、临渭、蒲城等县市区政府及属地企业相继对西安援助、调配和转运生活必需品(蔬菜、肉)3325.7吨
记者13日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开发的大荔分散式风电项目,近日在陕西渭南开工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20兆瓦。这是中国石化首个陆上风电项目。 中国石化有关负责人说,大荔分散式风电项目将设计安装8台风力发电机组,建成后年上网电量为4286万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1.3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达3.96万吨,预计今年10月底建成投产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陕西粮农集团春节期间安全工作会议要求,陕粮农供应链集团公司先后由领导班子带队、组织机关各部室、各下属企业开展节前安全专项检查。 检查组深入各下属企业、库点,通过实地查看和走访的形式,重点对仓房及库区消防设施设备、电气线路和电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安全措施、值班安排、粮食安全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按照供应链集团统一安排部署,各下属企业同步开展春节安全生产大检查,对粮库、办公楼、宿舍、食堂等进行全覆盖安全检查
近日,大荔县编办组织全办人员深入学习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号召全办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履职尽责,深入领会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思路、范围、目标和要求,解决机构职能体系存在的障碍和弊端。 一是提升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学习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全体同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系统性部署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
2022年以来,陕西农信大荔联社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以特色产品及优质服务形成驱动力,创新机制及优势资源形成牵引力,精准定位扩大特色优势、精诚打造“信合党旗红”特色品牌、精心协同共创出色战果,为民解忧、为企助力,各项业务经营发展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末,各项存贷款分别达到117亿元和54亿元,较2022年初增加14.64亿元和9.37亿元,总量和增量继续稳居县域同业首位,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经营目标任务,各项经营考核位居全省前列。 据介绍,下一步,陕西农信大荔联社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永葆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抢抓发展机遇,加大信贷投放,加强有效供给,充分发挥金融的经济社会效能,谱写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篇章
按照《渭南市关于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工作方案》、《大荔县关于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施方案》及《相关工作操作流程》要求,大荔农场全面落实国有企业改革精神,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问题进度,实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提前移交属地政府集中管理。 大荔农场积极与大荔县剥离办、大荔县档案馆对接,在大荔档案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由人事劳动科负责,抽调机关科室、基层单位十余名青年骨干,自八月中旬起,加班加点对退休人员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分类、编目、排序,并装订成册,达到了档案局的验收归档标准。同时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移交明细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名册》的编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开展“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部署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为“十四运会”做好志愿服务保障,9月13日至9月18日,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大聚合强党建”行动,积极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明责任”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和“党员劝导岗”,12名志愿者分组在东环路黄河广场十字路段开展车让人、文明行活动,确保人员、车辆安全有序通行。 活动中,党员志愿者们身穿志愿者服装(红马甲)、手持交通引导旗疏导道路通行,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遵守交通规则,“宁停一分不抢一秒”,争做文明市民、开文明车,自觉礼让三先,不抢道变道、不乱停乱放、驾驶摩托车、电动车必须佩戴头盔等。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保持车辆和行人**范,严格遵守“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守则,倡导文明交通新风,为“十四运会”沙滩排球在我县开赛营造浓厚氛围
本文摘要:近日,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与大荔、潼关、澄城等县签定15亿元项目合作建设协议,标志着陕西地辟追加投资100亿元计划月启动。今年上半年,陕西地辟主动适应环境经济发展新的常态,解决经济上行不利因素的影响,各项经济指标逆势快速增长。 下半年,地辟集团计划追加项目投资100亿元,追加动工建设项目8个,助推陕西重返经济快速增长第一方阵
上周的雪造成渭南9区县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新闻] 1月2日、4日和6、7日,渭南市出现两次明显降雪,此次降雪,是渭南有气象记录(气象资料记录历史1961年至今)以来最强降雪天气,造成渭南9区县3.57万人口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渭南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永红介绍,受高原槽前暖湿气流和低层偏东风回流共同影响,1月2至4日和6至7日,渭南市出现两次明显降雪,强降雪主要出现在1月3日晚上8时~1月4日晚上8时,过程降雪量为6.4~22.1毫米,最大积雪深度达到23厘米,最强降雪时段为1月3日夜间,全市除华阴外均出现了暴雪,日降雪量除华阴外,均创历史极值,是渭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降雪天气。 此次降雪过程,降雪强度大,地面积雪厚,有效的改善了土壤表墒,缓解了当前旱情,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中国农业新迹象--区域特色经济显神威(个人看法) 最近和朋友聊起他工作的见闻,得出一个很好的现象和趋势。 我国农业的发展真是突飞猛进,尤其是区域化的特色经济。大范围来看,华中、东北地区的现代化粮食产业,西北地区的北方水果产业,江南、淮海地区的鱼米产业,华南地区的热带亚热带农业产业,都有了惊人的发展和壮大,也许我的描述不够准确全面,但这样的势头,让人欣喜;小区域内的特色经济更加明显,朋友主要工作范围在陕西,甘肃等地区,本文就根据陕西区域特性农业的形式做简单的描述:如陕北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土豆、红薯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关中地区的水果产业,大荔的冬枣,韩城的花椒,白水洛川的苹果,临渭区的葡萄和蔬菜等,都从区域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产业链,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实现我国农业的区域化发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