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地处黄河北岸新乡市平原新区境内,位于107国道与郑焦高速公路的夹角地带,距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本部23公里,占地5756亩,规划为农业科学试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现代农业展示三大功能区,主要开展农作物育种、高产高效栽培、植物营养、植物保护、精准农业等学科的试验研究;开展种子加工、工厂化育苗、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农药和良种牛羊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等的研发与中试;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农业观光等。目前已成为集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普培训及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业与兽医大学成立于1852年,位于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直辖市,是罗马尼亚一所历史悠久的兽医大学。布加勒斯特农业与兽医大学的教师都受过专业训练,加之先进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学。(获得中国教育部的推荐) 农业学院、园艺学院、工程与动物生产管理学院、兽医大学、土地改良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管理与农村发展学院等
现代农艺、园林园艺和果蔬专业:该专业是学校传统的农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目前拥有园林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植物与植物生理、作物栽培育种、植物组织培养等8间实训室,同时有食用菌教学示范场、现代农业示范场和园林绿化实训作业区各一个,总面积约为16800平方米,设备总值500多万元,可完成包括农业、林业、园艺、园林、果树、植保、农业推广、烟草、食用菌等专业课程的实训、实践教学。 畜牧兽医专业:该专业是学校另一个传统专业,目前拥有动物临床、动物兽医基础、动物剖解生理、中兽医、宠物养护与美容、动物微生物、动物生产、食品加工等实训室共8间,小型动物养殖场1处。实训室和养殖场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拥有X型机、动物呼吸麻醉机、动物内窥镜、动物B超等大型设备,仪器设备总值800多万元
近日,国际生物防治组织(IOBC)国际执委会进行改选换届,我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高玉林研究员当选为IOBC全球副主席。 近10年来,高玉林研究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紧紧围绕马铃薯块茎蛾、西花蓟马等经济作物害虫生物学、生态学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科研工作,在Pest Manage Sci、J Pest Sci、中国农业科学、昆虫学报、植物保护、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先后两次应邀在Annu Rev Entomol撰写综述论文,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据悉,IOBC成立于1956年,是世界性生物防治领域的国际学术组织,主要目的是联合世界上所有从事生物防治的科技工作者,促进全球生物防治及IPM的研究与开发、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冯立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中国园艺学会青年分会理事,中国玫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扬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围绕玫瑰种质资源评价、功能基因挖掘、新品种培育、玫瑰精深加工技术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工作
德国康朴公司(COMPO GmbH )1956年成立于德国明斯特,60多年来专注于植物养护、土壤健康及矿质营养高效利用的研究,涵盖特种肥料、生物刺激素、植物保护系列产品,是全球园艺及城市消费高端肥料市场的领导者,也是欧洲顶级的的家庭园艺肥料、植保产品供应商。产品主要应用于农业和花卉园艺市场,助力全球农业健康发展,因其上乘的品质、技术和服务广受消费者信赖。 康朴(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作为德国康朴公司(COMPO GmbH)在中国的战略合作股东,康朴(中国)传承了德国肥料制造的纯正基因和先进技术,无论从品牌、渠道还是研发团队方面,都秉承了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为进一步强化我院学生的诚信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学术科研活动的点滴做起,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营造浓郁的诚信文化氛围,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邀请到程惊秋副院长为我们答疑解惑,把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普遍要求与临床医学学科要求相结合,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诚信道德意识,规避学术不端行为,使学术诚信规范与科研创新、论文写作相结合。 时 间:2014年12月2日 下午2:15 程惊秋副院长,1977-1991年就读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相继在该校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4-1997年赴美国宾州Duquesne大学生物系进行博士后工作,并在Carnegie-Mellon大学生物系任访问科学家。1997年回国后至今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中心”主任
周雪平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执委、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委员、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植物病毒病害研究,对多种重要作物的病毒进行了生物学、血清学、流行学、基因组结构及致病机理研究,在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Molecular Plant等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被SCI论文引用7000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排。先后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农业英才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并当选为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9月,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蔬菜花卉科研单位,是蔬菜花卉育种及其生物技术、栽培技术、种质资源、植物保护以及检测技术等相关学科全面的综合性研究所,是我国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国内交流中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强所战略,凝聚和吸引一批有科研潜能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收2020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在职人员须全脱产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CPCI-S、SSCI或CSSCI收录学术研究论文1篇或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篇。 2.工资、福利待遇比照研究所同等人员对待; 3.可申请入住博士后公寓,按国家博士后政策就近解决子女入学入托入保等相关问题; 4.享受专项经费资助: (1)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等国家统一开展的博士后人才计划,享受国家专项经费资助,不低于30万/年,连续资助两年; (2)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专项资助计划,在工资待遇基础上,额外给予资助6-10万元/年,连续资助两年
冬季的海南依然草青木翠,温暖如春,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员们,在周末走上街头开展了一次以宣传“低碳环保,绿色海南”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党员同学们骑着单车,载着“绿色海南 低碳出行”的标语,环绕海甸岛骑行,吸引了路上市民群众的目光。他们一路向群众发放传单,宣传环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减少开车出行,尽量步行、骑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号召广大市民增强环保意识,从当下开始,从点滴做起,为维护国家卫生城市形象,建设生态宜居的美好新海南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