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c
罗凌虹,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5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8月回国工作至今。目前为我昌盛国际x9入口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享受省政府津贴,“江西省燃料电池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人、昌盛国际x9入口级“新能源材料”科研团队负责人。除了教学与科研上的工作外,罗凌虹教授同时是我昌盛国际x9入口期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本文摘要:中国化工机械网讯:在11月1日揭幕的中国国际工博会上,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展出了其自律研发的可将化学能切换为电能的液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SOFC)。该技术可利用煤气、天然气、沼气等展开发电,同时重复使用热量,切换效率高。 该技术已申请人国家15项专利,目前千瓦级装置已转入系统集成阶段,有望在2~3年内应用于日常生活
微型热电联产(Micro combined heat and power,Micro CHP)是将热电联产理念扩展到高达50kW范围内的单/多家庭或小型写字楼。 本地发电具有较高的效率,因为在长距离运输电力方面有8-10%的能量损失,而区域供热网络传热的能量损失为10-15%,这是由于热能运输(热水) 和较冷的外部环境的温度差异导致的。最常见的系统使用天然气作为其主要能源并排放二氧化碳
微型热电联产(Micro combined heat and power,Micro CHP)是将热电联产理念扩展到高达50kW范围内的单/多家庭或小型写字楼。 本地发电具有较高的效率,因为在长距离运输电力方面有8-10%的能量损失,而区域供热网络传热的能量损失为10-15%,这是由于热能运输(热水) 和较冷的外部环境的温度差异导致的。最常见的系统使用天然气作为其主要能源并排放二氧化碳
孔江榕,女,1979年6月出生,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2001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并免试推荐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硕博连读,从事SOFC方面的研究,2007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期间作为课题主要成员参与国家863纳米重大专项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系统的研究的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高温水蒸汽电解制氢方面的研究
微型热电联产(Micro combined heat and power,Micro CHP)是将热电联产理念扩展到高达50kW范围内的单/多家庭或小型写字楼。 本地发电具有较高的效率,因为在长距离运输电力方面有8-10%的能量损失,而区域供热网络传热的能量损失为10-15%,这是由于热能运输(热水) 和较冷的外部环境的温度差异导致的。最常见的系统使用天然气作为其主要能源并排放二氧化碳
微型热电联产(Micro combined heat and power,Micro CHP)是将热电联产理念扩展到高达50kW范围内的单/多家庭或小型写字楼。 本地发电具有较高的效率,因为在长距离运输电力方面有8-10%的能量损失,而区域供热网络传热的能量损失为10-15%,这是由于热能运输(热水) 和较冷的外部环境的温度差异导致的。最常见的系统使用天然气作为其主要能源并排放二氧化碳
1. 学术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欢迎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 、物理等本科背景的生源。优秀硕士研究生入学2年后可申请转成博士研究生。 2. 学术和工程博士研究生,欢迎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固体电化学、固态离子学等学科背景的生源
从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和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出发,研究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和电极催化剂的反应机理,进行高通量计算,快速筛选、构造可能的高效电极材料;构建燃料电池的多尺度模型,对燃料电池中的氧还原反应过程进行全面的多尺度模拟,进一步考虑反应体系中的各个物种在电解液中的传导及其对电池效率的影响。 微尺度分析深入理解电极、电解质材料及其界面的性能,揭示破坏与性能衰减的机理,并为电池结构多场耦合分析提供必要的材料参数信息。并根据多尺度耦合模拟结果分析SOFC工作过程中电极和电解质破损的微观机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