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c
本文摘要:中国化工机械网讯:在11月1日揭幕的中国国际工博会上,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展出了其自律研发的可将化学能切换为电能的液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SOFC)。该技术可利用煤气、天然气、沼气等展开发电,同时重复使用热量,切换效率高。 该技术已申请人国家15项专利,目前千瓦级装置已转入系统集成阶段,有望在2~3年内应用于日常生活
微型热电联产(Micro combined heat and power,Micro CHP)是将热电联产理念扩展到高达50kW范围内的单/多家庭或小型写字楼。 本地发电具有较高的效率,因为在长距离运输电力方面有8-10%的能量损失,而区域供热网络传热的能量损失为10-15%,这是由于热能运输(热水) 和较冷的外部环境的温度差异导致的。最常见的系统使用天然气作为其主要能源并排放二氧化碳
微型热电联产(Micro combined heat and power,Micro CHP)是将热电联产理念扩展到高达50kW范围内的单/多家庭或小型写字楼。 本地发电具有较高的效率,因为在长距离运输电力方面有8-10%的能量损失,而区域供热网络传热的能量损失为10-15%,这是由于热能运输(热水) 和较冷的外部环境的温度差异导致的。最常见的系统使用天然气作为其主要能源并排放二氧化碳
从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和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出发,研究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和电极催化剂的反应机理,进行高通量计算,快速筛选、构造可能的高效电极材料;构建燃料电池的多尺度模型,对燃料电池中的氧还原反应过程进行全面的多尺度模拟,进一步考虑反应体系中的各个物种在电解液中的传导及其对电池效率的影响。 微尺度分析深入理解电极、电解质材料及其界面的性能,揭示破坏与性能衰减的机理,并为电池结构多场耦合分析提供必要的材料参数信息。并根据多尺度耦合模拟结果分析SOFC工作过程中电极和电解质破损的微观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