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化学系
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2010年7月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工作,2021年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稀土学会固体科学与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周内三家地产商向大学捐款26亿,建“国强楼”“恒大楼” 地产圈的大佬们最近纷纷向大学发起了捐赠行动。 10月26日,在武汉科技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宣布向武汉科技大学捐款1亿元。这是武汉科技大学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单笔校友捐款,也是省属高校金额最大的单笔校友捐款
2017年5月9日,浙江大学学术大师大讲堂暨西湖学术论坛第164次会议——“畅想2030·中英超分子化学与材料”前沿研讨会论坛在玉泉校区举行。论坛报告内容以超分子化学与材料为核心,涵盖高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材料化学和催化化学等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旨在促进中英两国化学研究领域科研工作者学术交流,探讨青年人才培养及成长策略。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Fraser Stoddart勋爵,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化学系系主任Philip A. Gale,英国著名糖化学家、布里斯托大学教授Anthony P. Davis,英国华威大学教授Rachel K. O'Reilly,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授Stephen Goldup,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梅祥,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黎占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教授陈传峰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研讨会
物理化学家 1920年7月11日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194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46年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主修化学,副修物理,1950年获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Hale博士后研究员
5月13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邀请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贺德华教授作了题为《从丙三醇和CO?制丙三醇碳酸酯催化体系的探索》学术报告。化工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贺教授先容了二氧化碳羰基化合成丙三醇碳酸酯的优点及现有催化剂体系,针对该反应受热力学限制的问题,提出引入光源、寻找高效催化剂的解决思路
主讲概况:朱永法,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能源光催化与环境催化的研究。1985年在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主讲人简介: 杨杰,清华大学化学系长聘副教授。2010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2016年博士毕业于内布拉斯加大学物理系。2016.6—2021.1在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63年7月出生,工学博士,环境分析化学专业。1984年福州大学毕业,1992年在日本昭和大学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下前往该大学药学部从事访问研究。1994年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转入东京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3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东京都教育公务员
2019年11月6日下午14点,清华大学陈超副教授在我院作了题为“新型高价碘试剂的反应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学院副院长胡志强教授主持,化学院相关专业的数十名师生参加了学术交流。 陈超教授详细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在高价碘促进的杂环化合物的合成领域的研究成果
应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于2010年11月25日访问福建物构所。李教授和郭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石墨烯电化学研究”和“铁系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相关特性”的学术报告,并与物构所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李景虹,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