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com
报告摘要: 在物联网环境中,信任的需求无处不在。为了建立信任,通常仅认证单个用户或设备是不够的,因为用户、设备和环境之间的协作交互和合作在物联网中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是共享的,数据是融合的,包括人、设备和环境在内的所有元素都是高度集成的
6月27日上午10点,应我院邀请,清华大学何源副教授在理科楼B311进行了“工业物联网的研究与实践”专题讲座。 根据近年来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趋势,何教授从工业物联网的应用需求和技术现状出发,着重分享了其课题组与国家电网合作,并开展换流站及调相机无人值守监测系统研发的进程与经验。同时,何教授探讨了工业应用场景中的典型问题,并围绕在工业应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去面对物联网研究的新的挑战,把这些问题与挑战转化为新的机遇展开了深度探究
高艺,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入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人才发展计划,CCF专业会员,CCF青工委委员,ACM会员,IEEE会员。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直接攻博,连续5年获得优秀研究生一等荣誉,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访问研究
新闻:智能音箱应用程序使用白噪音来监测熟睡婴儿的呼吸和运动。由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BreathJunior播放设备发出噪音,然后记录它是如何反射的,以便检测婴儿在呼吸时胸部做出的微小动作。除此之外还可以检测婴儿哭声
报告摘要: 在物联网环境中,信任的需求无处不在。为了建立信任,通常仅认证单个用户或设备是不够的,因为用户、设备和环境之间的协作交互和合作在物联网中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是共享的,数据是融合的,包括人、设备和环境在内的所有元素都是高度集成的
报告摘要: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智能感知机制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有源感知向智能的无源感知的蜕变。面向当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人-机-物”融合的需求,报告人将分别从多模态有源感知和基于RFID的无源感知机制出发,汇报近年来在“拓展感知范畴”和“探索感知极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示相应的系统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 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首届“仲英青年学者”
报告摘要: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智能感知机制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有源感知向智能的无源感知的蜕变。面向当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人-机-物”融合的需求,报告人将分别从多模态有源感知和基于RFID的无源感知机制出发,汇报近年来在“拓展感知范畴”和“探索感知极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示相应的系统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 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首届“仲英青年学者”
报告摘要: 在物联网环境中,信任的需求无处不在。为了建立信任,通常仅认证单个用户或设备是不够的,因为用户、设备和环境之间的协作交互和合作在物联网中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是共享的,数据是融合的,包括人、设备和环境在内的所有元素都是高度集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