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
建于公元1807年的新化朝天宫有着满满的传说故事,传说过去新化市区是八卦蜘蛛穴的风水,在1862年发生地震,朝天宫损坏严重,蜘蛛精就趁此时出来作乱,让当地妇女行为放荡不羁,让居民困扰不已,后来在朝天宫妈祖的指示下重建宫庙后开始绕境镇压,才消解此一乱象,此阵头后来就是知名的“大目降十八娆”阵头。另外朝天宫妈祖还有在二战时显现神迹的传说,当时新化有座小型机场,在盟军进行轰炸时天上出现妈祖形象,将炸弹接住丢到无人山区,现今仍是在耆老口中流传的妈祖慈悲故事。庙宇内现仍存有许多珍贵的清代石碑与匾额,最特别的是1927年的重修碑记中出现日本人的捐款记名,由此可看出朝天宫在新化当地的重要地位
1.建筑年月:民国5年5月。2.虎尾糖厂建物履历表的财产编号为20104。3.虎尾糖厂建物履历表的房产编号为99~15
中华民国原住民知识经济发展协会主办,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事业单位大力赞助支持与指导举办2017“活力·E起舞动”第十五届全国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儿童母语歌谣暨歌舞剧竞赛,在经过激烈、漫长的二个月评选过程,歌舞剧最终各组脱颖而出的冠军分别为,国小组:台东县达仁乡土坂vusam文化实验小学,国中组:新北市立丹凤高级中学(国中部),高中(职)组:国立台东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大学(专)组:义守大学,歌谣组则是由台东县立宾茂国民中学于13组队伍中脱颖而出,所有得奖学校于昨日晚间在国父纪念馆大会堂盛大举行成果公演,现场聚集了非常多的民众慕名前来观赏! 目前台湾有16族获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认定,为传续原住民族文化精神与保有其部落独特性,中华民国原住民知识经济发展协会理事长、立法委员廖国栋表示:“活力·E起舞动”全国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儿童母语歌舞剧竞赛,于民国92年开始举办,至今迈向第15年,从最初的儿童母语歌谣竞赛晋升为歌舞剧的模式,但因学校要参加歌舞剧的门槛较高,为了让更多学校参与,今年再增办歌谣竞赛,有效的增加参与队数,从原住民小学一路拓展至国中、高中、大学,不仅促进学校师生结合地方资源,发挥集体创作之力量,更于课业之余,激发原住民学子发挥艺术才能,让原住民族的文化得以在整体的教育体制中发扬并永续传承。 协会执行长陈姿伶期盼,透过本活动原住民学童能够活用所学母语,并深入了解自己部落的文化,让学童们了解更多不同部落的传说,相互交流。今年歌舞剧规划四大内容做为表演主题,分别为“文化”、“历史”、“神话”、“新创”等,让专业母语歌舞剧的模式演绎部落神秘传说,并深化原住民族的文化研究,使各族群的神话故事、传说、重大历史事件、族群特色及耆老的口述历史等得以呈现于舞台,成为**的教学题材,更借此转化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项重要的资源
一、 依据本市10**年度国民中小学本土教育整体推动方案办理。 二、 旨揭活动讯息摘要如下(详见实施计划): 1、 本市原住民重点学校及符合原住民重点学校比例各校师生及其家庭成员、爱好原住民传统文化者。 2、 各校学生家长暨地方耆老、社会人士(全市亲师生)
“财团法人全国林姓宗庙一O五年秋季祭祖大典”今天按例早上九点在台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73号,林氏实业大楼10楼举,依例有祭祀典礼外,也颁发了重阳敬老金给全国宗庙会员(满70岁),并对林姓耆老宗亲在林姓宗亲会的影响及贡献,表达敬佩之意。 西元一八三一年,林姓先贤为纪念开林始祖比干暨历代列祖列宗,在台北城内文武街南畔(今总统府后南侧)兴建器宇非凡的“全台林姓祖庙”,如今经过多方努力,成立财团法人机构,成为台湾民间社会最严密的宗亲组织,俗谚也有“林、陈、李、蔡,天下占一半”的讲法。所以林姓宗族在台湾是有其影响及卓越的贡献
安省延龄草基金会刚公布辖下社区建设营运拨款,士嘉堡两家华人机构获资助活动经费。对于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被迫取消活动,或更改活动模式的非营利组织来说,这些资助来得及时,令他们可以恢复举办活动,使社区重拾疫情前的活力。 两家机构分别是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获拨款99700元,另一个组织是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基金会,获拨款5万元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这个案子的外墙在投标阶段现勘时,我们觉得他是黄灰色系的涂层,部分光线下看到的颜色是黄色。 但是在后续拿到案子之后详细做些轻微的涂层解体,拨开剥落的表层后,呈现的是绿色。 所以其实最外层接受了日晒雨淋的洗礼,加上时间的因素,所呈现的是属于风化的样貌
调解制度在华人文化存在已久;纷争发生时,由地方仕绅、家族耆老担任调人,协助排解纷争,是一种人民普遍接受及利用的争议处理方式。但是会发生争议,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当事人通常会期待调人“给个说法”,提出调人认为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促进式调解与评估式调解最大的差异所在
还记得,去年我刚加入资讯志工行列的场景,当时的我对资讯志工一无所知,我对南澳乡也没有特别的想法,但是,我心里面一直有个期望,那就是我可以尽心尽力的帮助别人。而去年,我总共参加了三次的营队以及长时间待在南澳乡做文化典藏的计划,在这过程中,我真的学习到很多,包含: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他们?如何帮助?是否会破坏他们原有的生活环境?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我们来省思。如今,我从一个完全不认识南澳乡的人,进阶成一个热爱南澳乡的人
建立沿革: 太和宫创建于同治5年(1866),乃地方耆老林肃卿倡议兴建,主祀天上圣母,现与车笼埔广兴宫、头汴圣和宫并称为太平乡三大古庙。据说创庙之初,仅堆土为墙,覆茅为顶,经过多次修建始稍具雏形。光绪2年(1876),太和宫组织四妈会,公推林肃卿为管理人;光绪12年(1886),地方信众有感彰化南瑶宫天上圣母信徒渐增,乃由林肃卿为首组织老六妈会,同时迎来南瑶宫天上圣母香火供奉,并择定每年农历3月30日举行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