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
11月30日,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镇路花村土果途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在分拣人参果。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镇把人参果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2019年全镇共有67户贫困户参与种植人参果446.4亩,预计户均增收约3.8万元。 据了解,西街口镇1996年首次引进人参果进行栽培,经过多年来在品种改良、育苗、种植、中耕管理等环节的探索总结,已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合地方特点的种植管理模式
7月21-23日,校党委副书记吴小英带队赴云和县,出席扶贫结对村三门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二期)爱心捐赠仪式,与云和中学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协议,并看望我校结对帮扶挂职干部。 产业扶贫是帮助老百姓切实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8年12月,我校和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共同组成帮扶工作组,通过建设用光伏发电项目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
湘西生活网1月5日讯:2018 年12月26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上发布了《全省产业项目建设年“五个100”优秀项目名单》,通报了自2018年推进“五个100”建设以来涌现出的一批优秀项目和人员。其中,我州花垣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入选省优秀项目,保靖科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袁志文入选全省“引进的科技创新优秀人才”。 花垣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位于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花垣核心区内,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高标准定植猕猴桃3390亩、烤烟6000亩、红茶4470亩、特色蚕桑3000亩、大马士革玫瑰2000亩,优质果蔬3万多亩、中草药材4100亩;年出栏湘西黄牛1.2万头、山地黑毛猪1.5万头、竹狸1.8万只、乳鸽3万羽,年产值达9.3亿元
怀柔区雁栖镇最远深山村北湾村的蘑菇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头茬2000斤蘑菇顺利收获入库。 北湾村地处深山区,村民137户,其中低收入户82户157人。六十周岁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老龄化现象突出,产业匮乏,农民收入较低
眼下又到了秋天采收蜂蜜最好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取蜜,这次取蜜之后就要让蜜蜂安全越冬了。在有“中华蜜蜂之乡”称号的重庆彭水县,由于今年气候适宜,山花烂漫,蜂蜜喜获丰收,广大蜂农又开始为采收蜂蜜而忙碌起来,一只只小蜜蜂为不少贫困户拓宽了增收的门路。 “这些花蜂蜜好安逸,一桶起码要割七八斤
杞县五里河镇土楼村的哈密瓜日前迎来了丰收季。这些哈密瓜实行一秧一瓜且自然成熟,甜度高、口感好,吸引本地及周边县市的客户。丰收哈密瓜为该村贫困户持续增收提供了保障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致富靠干部。在二龙山镇北地界村这句话就更加切合实际驻村干部与村党支部一班人立足村情实际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菇娘、葡萄、甜瓜等经济作物发展设施农业逐渐走上增收致富的路子。 近日在二龙山镇北地界村村里新增加的20栋大棚内可以看到农民正在挖沟、填土、覆膜忙的有条不紊处处呈现出紧张忙碌的生产景象
云南网讯(记者 杨萍)8月11日,记者从昆明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昆明市盘龙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统筹推进、精准施策,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16年,全区2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出列,2017年867户贫困户、322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率先在全市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截至目前,全区838户33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达标,无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20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25元,同比增长5.9%
河北省晋州市梨果栽培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鸭梨之乡”“全国梨产业十强县(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晋州鸭梨”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市大力实施梨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并发展梨果产业化经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格局,梨果产业成为当地致富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眼下,河北省遵化市党峪镇杨家峪村2000多亩山地大枣陆续成熟,农民们抓紧收获并保鲜销售
丘北葡萄是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的特产。丘北县葡萄种植品种主要有红提、水晶、玫瑰蜜、赤霞珠,产品销往广东、广西、香港、深圳、越南等市场。 丘北由于地处低纬季风区域,气候总体上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4个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3.2~19.7℃,年平均降雨量1000~1270毫米,利于葡萄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