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
2016年7月5日,由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等近100家单位和建筑设计师、陶瓷艺术家、知名节能环保创新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国建筑环境设计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浦东嘉里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300余名专家同仁出席大会。中国建筑环境设计产业联盟以建筑环境设计为主导,倡导绿色新建筑、新环境、新设计的理念,让环境设计与绿色产业融合,探索未来生态环保的发展方向。 作为国内知名的LED显示屏解决方案供应商,联建光电率先在业内推出节能LED显示屏,在屏体耗电、高效供电、运行管理等方面都采取全面的节能措施,多年来在全国打造了众多节能LED显示屏,绿色节能的产品备受客户认可
黄泰岩,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年会秘书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辽宁大学校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入选北京市第一批跨世纪人才、教育部第一批跨世纪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北京市新世纪理论人才、教育部第一批人文社会科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辽宁省攀登学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是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内地学教育的排头兵和国际地学界的知名学府。2008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独立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采用现场领票、团体电话预约两种方式。根据《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2015年6月1日起我馆室内外全面禁烟。 1.本馆的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6:30,16:15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逢周一亦闭馆)
临近空间大气同时受到来自上方的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影响,以及来自下方的地形、天气活动、重力波的影响,所以临近空间大气表现出非常复杂且多样的变化特征,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作为表征临近空间大气的基本参数,可用于深入了解日地关系和圈层耦合的物理机制;另外,临近空间大气是空天飞行器的通过区域,临近空间大气密度的准确测量影响着空天飞行器的精密定轨、变轨控制、空间碎片的碰撞规避以及再入飞行器的返回控制等,因此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在工程应用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因为探测技术的限制,临近空间大气密度的探测往往比较困难,实测资料较少。X射线掩星探测技术利用大气对天体X射线辐射的衰减特性,通过卫星平台实现临近空间大气密度的层析扫描探测,可有效解决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全球实时探测问题
人民网南宁7月26日电 (记者彭远贺)7月25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广西科技厅负责人介绍,广西科技力量加速融入国际国内创新网络,有力地助推了“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形成。 据介绍,广西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合作区获批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拓展到“一带一路”参与国家
热烈庆祝中食净化荣获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暨第五届京交会 “科技创新服务示范案例” 核心提示: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暨第五届京交会于5月28日-6月1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举行。国家领导人向京交会发来贺信强调:要抓住机遇,携手开创“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美好未来。京交会不仅是全球优质服务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展示舞台,更是中国自主原创科技向全世界展示的重要平台
北京海晶成功通过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审核,获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资金支持。 该资金支持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为了发挥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而制定的支持政策,支持对象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标准根据企业的科技人员占比、研发投入、创新能力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 我公司以“用创新技术让人们早日用上高质量的药物”和“通过技术创新成为国内高端首仿药的领导者”为使命和愿景,致力于高端首仿药的研发
南方电网公司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启动,经过近八个月的努力,集中了全网计算、存储和数据资源,构建了全网统一的大规模分布式异构处理器集群,建设了统一的人工智能样本库,并基于先进的深度学习框架提供支撑机器视觉、语音、语义、决策支持、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多个领域的模型训练工具,为全网用户提供一站式模型训练及研发能力,解决以往人工智能应用算力资源缺乏、算法积累不足、数据样本分散等问题。 同时,平台对业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目前已集成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OCR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输电线路缺陷识别等21项技术组件,构建了集中、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组件服务体系。 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持续优化人工智能平台,实现“云-边-端”协同,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在电网发、输、变、配、用全环节的全栈式部署,服务电网规划、建设、生产、运营全过程,并在网、省、地各级单位纵深推进
由中关村轨道交通视频与安全产业技术联盟和《中国铁路》杂志共同主办的“第8届轨道交通安全与视频发展论坛”定于2018年11月8日—9日在山东省青岛市的索菲亚(青岛)国际大酒店举办。 论坛将汇集轨道交通行业安全与视频领域的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和学者,针对轨道交通安全与视频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与其他技术的融合等热点,以讲座、专题讨论和展览等形式集中进行介绍,共同探讨当前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高铁建设给安全和视频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会议邀请了铁一院、铁二院、济南局、城铁轨交、北京电信试验中心和北京交大等单位专家,针对智慧地铁、川藏线视频方案、云存储在铁路视频监控中的实践和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等议题进行精彩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