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
说再见,只为再次相见(完本感言和新书) 再见,我的读者朋友们,历时一年五个月,闲人终于结束了。. 再见,我的朋友们,4月11曰光暗的新书会准时上传,这一次,我做了充足的准备,有大纲,有存稿,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想讲给大家听。 说起闲人,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最需要感谢的是你们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7月18日下午五点,经过为期两天的研讨,“少林寺与禅宗祖庭研讨会”圆满落幕,14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在“禅宗祖庭”分论坛、“禅宗与宋明理学”分论坛、“少林学”分论坛阐述各自观点,探讨交流思想心得。研讨会有效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中国优秀文化,深化了佛教“中国化”历史成果,成果斐然。 “禅宗祖庭”分论坛有五场主题研讨,交流论文43篇,内容包括禅学、史学、综合等,研究视角多样,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元,这些研究对深入挖掘祖庭文化、促进祖庭寺院之间交流、丰富中国优秀文化有着积极的借鉴、促进作用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 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在电子产品泛滥的互联网时代,如果说一些成人的心是浮躁的,那一些孩子的心就是狂躁的。套用有些小学老师的话:“那些孩子分明是一匹匹小烈马呀。” 近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
明成祖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的儿子都是谁? 据说明成祖朱棣一共有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1378年,死于1425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
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的思想体系。汇贤雅国学~~ 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 眼睛不足以看清自己所以要用镜子来观看面容;智士不能充分了解自己所以要靠道义来端正思想、言行。指时常以道义为标准来反省自己才能不断完善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宜兴有天土,吴门出陶人。继陶瓷、紫砂已成国艺。一盈把握,诸子尽在一掬之间,上兑庄老之露、下泡儒佛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