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
选择学校的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们本人,都希望能够选择到一所好的学校。南充电子工业学校作为一所培养职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学校,那么,南充电子工业学校好不好学校师资如何?下面可跟随老师一起来看看~ 南充电子工业学校简介: 南充电子工业学校系1998年经南充市教育局批准成立,报四川省教育厅备案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是南充市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属南充大成职业教育集团核心成员学校。学校在南充市内有两个校区,其中航空港校区位于南充市高坪区东顺路航空港工业集中园区,小龙校区毗邻南充市高坪区火车东站
9月7日下午,市公安局召开2020年民警子女高考升学座谈会,受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姜春煌委托,市局党委副书记、二级巡视员徐生仓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南军主持会议。被高校录取的民警子女和家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徐生仓代表市局党委向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和民警职工家长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被高校录取的同学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心怀感恩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为根本,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争先意识、拼搏意识。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社区,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商丘市梁园区银苑社区加强对市民道德教育工作。 一、继续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力度
我们以实现客户利益价值较大化与公司成长较大化的双赢目标为己任,兢兢业业、如履薄冰、锲而不舍地艰苦追求,用10―20年的时间使我们的企业成为粉碎领域知名的企业。 爱厂爱国,勤奋敬业,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是我们企业的精神源泉。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是我们共同的人生观
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的人格,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人生打下的坚实基础。家庭中的早期教育注重塑造儿童坚强、乐观的性格,培养儿童对家人、身边人、对自然、对社会的爱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近日,全国妇联、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对 2004 年制定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进行了修订完善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1、群众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群众对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公用事业、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群众对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作风、纪律以及工作质量、效能等方面的意见和投诉; 4、受理群众对政策、政务信息咨询及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其他有关问题。 1、非我区行政管辖权范围内的事项; 2、联系方式不明确的信件,即来信人姓名、联系方法填写不完整或不真实的信件; 3、涉及属于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工作范畴的以及军队、武警管辖的事项; 4、涉及110、119、120等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紧急救助事项; 5、涉及已进入诉讼程序、仲裁程序、行政审批、行政复议的事项; 7、涉及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事项,包括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公开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恶意攻击他人的; 8、反映的内容不具体,无法办理和答复的事项。 9、来人来访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第三条 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桐柏网讯 桐柏县淮源镇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上不断改进,不断作为,让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贴近群众,更好服务群众。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作用,由原来的定期开放调整为全天开放,新增藏书3000余册,健全了设施,满足附近群众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