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
李晓英,女,汉族,196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体育社会学会会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1990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助教进修班学习;1996年考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同等学历研究生班学习。任教以来,讲授《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奥林匹克学》、《体育学发展前沿专题讲座》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我的研究兴趣是以医学相关现象为切入点,从人类学的角度去分析当代社会变迁中人们生活和体验的转变。 我的第一本书《生物医学的征途:从网络空间到中国医院的胚胎细胞实验》,通过研究利用网络空间交流并选择去中国进行跨国细胞治疗的病人的经历,探讨了临床医学技术、生命伦理道德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对人们寻求健康的影响。本书将于2017年初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地址: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虹口区多伦路27号) 《年鉴》编辑部从2005年开始对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的各类展览、活动、文献进行不间断地记录和总结,迄今已逾15年,积累了由一手资料汇集而成的数据库;每年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是对中国当代艺术中最具变革性的现象和艺术创作进行文献和原作的展示。 本次“上海展”也是对“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工作方法的一次展示。在艺术中反映社会变迁还是在艺术中探索人类精神的解放是艺术中的经典问题,也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一直得到持续的体现
该书为澳门基金会和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于1999年联合出版的《澳门文学丛书》之一。收入了诗人多年来的作品。《假如我爱上了你》全为情诗,基本是中学和大学时期的作品;《忘了》内容广泛,包括诗人对个人的成长、澳门的变化及对世界事物的看法和感受
设立宗旨与教育目标 基于本校未来化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整体发展策略目标,超过三分之一世纪的引进未来学新专业与新议题的研究开发,以及未来学推展的硕果与认知,本所以培养与促进学生具备未来导向的研究能力做为目标,期以培育未来研究导向的专业人才。本所的设立宗旨强调“以跨人文社会科学背景,引进未来学新专业,研究开发新议题,以面对不确定的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植基于此,本所旨在培育具备面对全球未来变迁,以未来导向思考、科际整合及社会科学研究,进行未来分析及规划能力的研究人才
内容提示:国内建筑期刊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五方面的内容:1)建筑期刊的发展历史;2)建筑期刊的办刊问题;3)建筑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统计与评价;4)建筑期刊的文本分析与内容评价;5)建筑期刊的地位和作用即建筑期刊的文化功能问题。本文对现有研究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作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建筑期刊( architectural periodical) ,也常被称为“建筑杂志”,是以刊载建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建筑学及相关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一类专业期刊
这个研究项目主要探讨在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独立电影与国家及市场的关系如何影响它的生产、传播与接受。更多信息请见 [URL]。 该项目的诸多成果与活动之中,最核心的便是这个影像资料馆的建立
图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今日做客中经在线专访两会报导特别节目“明天谁来种地”时回应,农业现代化仅次于的问题是构建亿万农民的现代化。 本文摘要:图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今日做客中经在线专访两会报导特别节目“明天谁来种地”时回应,农业现代化仅次于的问题是构建亿万农民的现代化。 图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今日做客中经在线专访两会报导特别节目“明天谁来种地”时回应,农业现代化仅次于的问题是构建亿万农民的现代化
近日无意中在中学的校友网页,得悉两位当年认识的中学老师刚荣休。这两位老师都已执教30年,看到他们荣休的相片后心中也泛起很多回忆。 两位老师都有很多的不同: 除了教授科目上,一位教英文,另一位教中文;教英文的这位老师是从不责骂学生及对学生发脾气,她只会循循善诱,慢慢跟学生倾;相反另一位老师则会斥责学生 并会作多番告诫
2011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中国互联网上发生了很多事情,网络正在重塑了我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数以亿计的网友,用碎片化的语言记录个人生活、参与公共事件、见证社会变迁,让我们整理一下思绪,一起回顾2011中国互联网上的大事记。 3月16日——抢盐事件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海啸,更严重的是发生了核泄 小悦悦事件表明国人已从“愤青”到“不在乎” 让人心痛的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已经随着小悦悦的悄然离世而告一段落。上周,中国青年报就这一事件对网友展开调查,多数受访者痛感当前社会日趋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