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根
碳酸氢盐是碳酸形成的酸式盐,含有碳酸氢根离子—HCO3−。大多数碳酸氢盐对热不稳定,会分解为碳酸盐、二氧化碳和水。碱金属碳酸氢盐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与酸迅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加碱则得到相应的正盐碳酸盐
聚合氯化铝液体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又被简称为聚氯化铝 ,英文缩写为PAC ,适用于工业 、市政污水的处理 。由于氢氧根离子的架桥作用和多价阴离子的聚合作用而生产的分子量较大 、电荷较高的无机高分子水处理药剂 。与硫酸亚铁 ,硫酸铝等传统无机絮凝剂相比 ,聚合氯化铝具有稳定性好 ,适应水域宽 ,水解速度快 ,吸附能力强 ,形成矾花大 ,质密沉淀快 ,出水浊度低 ,脱水性能好等优点 聚合氯化铝液体 聚合氯化铝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又被简称为聚氯化铝 ,英文缩写为PAC ,适用于工业 、市政污水的处理
锅炉清洗: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被提高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水处理属于环境科学,在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锅炉清洗消除污染和保护资源方面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锅炉水处理来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环境问题被安全问题所掩盖。在环境和安全、效益难以兼得时,国内外普遍采取的做法是舍环境而取安全和效益
中文别名:碱式氯化铝;多氯化铝;羟基氯化铝;PAC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净水材料,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又被简称为聚铝,英文缩写为PAC,由于氢氧根离子的架桥作用和多价阴离子的聚合作用而生产的分子量较大、电荷较高的无机高分子水处理药剂。在形态上又可以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种。固体按颜色不同又分为棕褐色、米黄色、金黄色和白色,液体可以呈现为无色透明、微黄色、浅黄色至黄褐色
[技术标准] 产品质量符合饮用水聚氯化铝国家GB15892-2009标准 工业级聚氯化铝国家标准GB/T22627-2008 聚合氯化铝的作用机理: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由于氢氧根离子的架桥作用和多价阴离子的聚合作用而生产的分子量较大、电荷较高的无机高分子水处理药剂,分子式:ALn(OH)mCL(3n-m) 0 < m < 3n其混凝作用表现如下: a、水中胶体物质的强烈电中和作用; b、水解产物对水中悬浮物的优良架桥吸附作用; 1、使用聚合氯化铝净化后的水质优于硫酸铝混凝剂,净水成本与之相比低15-30%; 2、絮凝体形成快、沉降速度快,比硫酸铝等传统产品处理能力大; 3、消耗水中碱度低于各种无机混凝剂,因而可不投或少投碱剂; 4、适应的源水PH5.0-9.0范围均可凝聚; 7、处理水中盐分增加少,有利于离子交换处理和高纯制水; 8、对源水温度的适应性优于硫酸铝等无机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在实际中的应用,能除菌、除臭、除氟、铝、铬、除油、除浊、除重金属盐、除放射性污染物、在净化各种水源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a、净化生活饮用水,生活污水; b、净化工业用水、工业废水、矿山、油田回注水、净化造水、治金、洗煤、皮革及各种化工污水处理等; c、工业生产应用,造纸施胶、印染漂染、水泥速凝剂、精密铸造硬化剂、耐火材料粘剂、甘油精制、布匹防皱、医药、化妆品等其它行业,废水可循环使用; d、在炼钢工业中,用于污水分离,效果甚佳。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水处理材料,无机纤维原料水处理絮凝剂,又称聚合氯化铝、聚合铝,英文简称PAC,无机纤维原料水处理剂是由氢氧根离子的高架桥作用和鞭毛抗原共价化合物的聚合作用制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高,正电高。可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种。固体不同的颜色,固体分为深红色、浅黄色、橙色和乳白色
双极膜电渗析的技术原理: 双极膜是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复合膜,它通常由阳离子交换层(N型膜)、中间界面亲水层(催化层)和阴离子交换层(P型膜)复合而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应膜。中间界面层的厚度为纳米级,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中间界面层的水发生解离,在膜两侧分别得到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利用这一特点将双极膜与其他阴阳离子交换膜组合成的电渗析系统,能够在不引入新组分的情况下将水溶液中的盐转化为对应的酸和碱
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pH值<7为酸性,pH值=7为中性,pH>值7为碱性。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
耐析氧阳极主要应用于放氧反应特别适合酸性电解液如一定浓度的硫酸电解液氧超低可用于放氧电解也耐氯的腐蚀可用于放氧又放氯的电解如海水电解等.它是酸性介质放氧反应比较好的电极材料在这样环境下可选用的电极材料有限。该涂层电极已应用于有机电解如半胱氨酸、乙醛酸、丁二酸等,可用于有机电解间接氧化的Cr3+﹢→Cr6+电解,污水处理用于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如CN–的转化。还可在电镀工业,作为辅助电极,如镀Cr的辅助阳极,电解铜的辅助阳极,电解锌的辅助阳极,阴极保护的辅助阳极等
受成本、环境和质量因素的影响, 超纯水的生产工艺在近的几十年内经历了很多变化。一个趋势特别明显,即减少对离子交换(ix)的依赖程度,其目的在于将化学药品使用减少到最低,并提高水的利用率。 反渗透(ro)技术能将水中95%-98%的离子去除,从而大大减少了酸碱的用量,但还不能完全不使用化学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