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地球物理科学数据共享子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而建立,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空间环境探测实验室负责建设。子平台以空间环境探测实验室自主观测的数据为主,主要包括沿东经子午线分布的漠河、北京、武汉、三亚的观测数据,同时积极合作交流,收集整理地球物理学科相关的观测资料。目标是构建一个长期稳定运行、资源丰富的数据服务网站平台,目前地球物理科学数据共享子平台通过对地磁数据、电离层TEC数据、电离层参数数据、中高层大气风场数据等数据资料进行了认真详细的梳理,并整合和标准化入库
网站描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起源于1928年由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创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50年1月,中国科学院将气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6年1月,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出,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计划拟解决一长期存在之工程问题:虽然地质与工程相关专业人士都了解地质知识对工程、防灾、环境、水资源等之重要性,但由于地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在实务上地质知识未能有效地被不同领域专家使用,以致未能发挥其应有功能,导致工程失效、地质灾害及其他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使得社会经济风险大幅增加。本计划着重于量化地质模型不确定性对工程、防灾、资源与环境等议题之系统化探讨;策略上将透过跨学科之整合研究,利用风险为共同评估准则,建立与公众、决策者以及应用端不同领域专家之沟通平台,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计划将先系统性评估并量化地质模型之不确定性,再深入探讨地质模型与地球物理探勘之交互影响;其次透过不同的应用平台(如离岸风机基础设计、地下水资源评估与污染整治、地层下陷、土壤液化、山崩灾害),以评估地质不确定性对各该应用领域产生之影响及风险
地球物理学家 1942年10月 3日生于广东大埔。196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 1981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留学,1984取得博士学位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后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
培养石油地质录井与测井作业人员专业教学主要内容石油地质基础、钻采概论、普通地质、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油气地质录并、地质录并设备与仪表、地球物理测井等。 在校内进行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录并与测井基本技能操作实训;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测井企业进行地质录并与测井生产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 石油地质基础、钻采概论、普通地质、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油气地质录并、地质录并设备与仪表、地球物理测井等
金翔龙,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地质-地球物理专业,研究领域为海底科学。金翔龙院士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海洋地质-地球物理专家,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开拓者和领导者。金院士始终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于上世纪80-90年代提出“任务带学科”的教育思想和学科建设理念,在我国率先创立了“海底科学”这一新兴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教育和产业团队
【仪商网-仪器仪表头条】今天国家财政部发布重磅信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20年进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的通知》,为积极扩大进口,激发进口潜力,优化进口结构,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850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其中为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涉及到大量仪器仪表产品,各种检测、探测、分析仪器,例如:涡流探伤检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音视频生命探测仪、飞机自动驾驶系统中涉及仪器仪表的产品以及用于下列环境的产品:包括太阳能定日镜、其他测量海洋、水文、气象或地球物理用仪器及设备,测量,检验液体流量或液位的仪器,测量、检验压力的仪器及装置,90.26其他税号未列名的液体或气体测量仪器及装置,气体或烟雾分析仪,色谱仪和电泳仪,使用光学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分光仪、分光光度计及摄谱仪以及其他理化分析仪器及装置,用于测量、记录、分析和评估环境样品或对环境的影响的理化分析仪器及装置,检镜切片机,轮廓投影仪,光栅测量装置,其他光学测量或检验仪器和器具,测振仪,手振动仪,具有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应用的自动电压和电流调节器,自动调控流量、液位和湿度的仪器且在其他税目未列名的零附件等等。 同时,2020年7月1日起,我国还将对176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五步降税,同时与此相衔接,相应调整其中部分信息技术产品的进口暂定税率
1896年,葡京直营app下载的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立之初就设有测量与抄平课程,至1939年土木工程科测绘类课程增至5门,并形成系统。 1905年学校设立矿科,开设地质方面课程。1931年设立矿冶系,1938年分设为采矿系和冶金系
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汪亚)2020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于1月7日在京开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9年,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稳步推进,地震速报时效和精度不断提升,国内地震正式速报平均用时572秒,比2018年减少88秒;自动速报平均用时111秒,比2018年减少22秒;自动速报震级平均偏差0.21级,相比2018年精度提高22%。 在提升地震监测水平方面,中国地震局在2019年开展了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规划编制,推进全国地震监测台网顶层设计。实施100个地震台站标准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