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
婚姻的两个面相—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法思想研究 本著作将在全面文本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法思想的基础上,说明其婚恋家庭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脉络。首先,爱情是婚姻家庭产生的自然伦理基础。相互爱慕、视两人分离为不幸并痛苦着的恋爱者,通过缔结婚姻解除痛苦,寻求相守,婚姻成立的必然性源于爱情的自然伦理本质--相互爱慕的**
万方数据文献相似性检测服务采用科学先进的检测技术,实现海量学术文献数据全文比对,秉持客观、公正、精准、全面的服务原则,为用户提供精准详实的相似性检测结果,呈现多版本、多维度的检测报告。同时,万方数据文献相似性检测服务践行专业场景化服务的建设原则,其系列产品可有效为科研管理、教育教学、出版发行、人事管理等各领域的学术个体或学术机构提供学术成果相似性检测服务。 万方数据依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国家法定学位论文收藏单位的优势,建立了独特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各参赛单位: 由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厦门易木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东省川流采购与供应链职业培训学校、广东省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促进会、广东省特色小镇发展促进会、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现代供应链研究中心、厦门市物流与供应链学会协办,《物流技术》杂志提供媒体支持的2022“易木杯”全国供应链金融实战大赛于2022年12月25日圆满完赛。根据大赛规程,共产生本科组一等奖16个、二等奖31个、三等奖47个、优秀奖60个、优秀指导教师奖22个,高职组一等奖9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6个、优秀奖35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6个,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具体见附件一。
金丹,1966年5月生,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书法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
7月7日下午,广东省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暨南大学侨务与法治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举行。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邓远强、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彧为基地牌匾揭幕,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朱义坤主持仪式。 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万云峰,广东省客属海外联谊会执行会长钟闻东,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宗杰等暨南大学侨务与法治研究团队成员参加了揭牌仪式;广东省委统战部侨务综合处、广东省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服务中心和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广东警官学院、重庆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州、深圳、汕头、江门、梅州等重点侨乡法院的涉侨审判专家3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
我校两项成果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 日前,教育部宣布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良好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比效果。我校龚刚教授的《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系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论文获著作论文类二等奖,何博教授(调离)的专著《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获青年成果奖。 据悉,我国高校中比较着名的科技奖励有国家科技奖和高校科学研究良好成果奖(科学技术),这两类奖励每年都会进行评比,不过奖励项目重要集中在理工农医类学科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示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我校3个项目喜获立项。 此次获拟立项的国家社科项目分别是数字贸易学院赵峰老师主持申报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理与路径研究》、中文学院余晓栋老师主持申报的《唐代浙东政坛与浙东唐诗之路关系研究》、大外部罗钱军老师主持申报的《社会认知视域下的汉语反讽性话语研究》。 截止目前,我校共获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9项,在全国民办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
为积极参与2022年云南省社科普及宣传周的系列活动,农生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艳粉老师于2022年5月15-21期间为我校师生开展了《生态文明实践——行为调控替代化学农药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专题报告。 报告首先介绍了农药的概念、种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农药污染食物的处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害虫防治中从源头控制农药污染的方法——行为调控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在该部分中介绍了昆虫的行为与行为调控的概念、行为调控的生态意义,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和个人的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了行为调控的具体应用模式
北京环语译达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在翻译招标公告方面拥有专业的翻译团队,他们语言功底深厚、经验丰富、敬业守信的国内顶级翻译人才。很多译员精通某一行业或数个行业的资深翻译专家;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的曾在多家本地化公司担任高级职务,有的在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担任多年翻译。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行业、新领域不断产生新的行业术语、词汇
王义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语言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获河北省优秀教师、北航优秀教学成果、北航优秀教材/讲义、北航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现任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认知语言学专业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和教育部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系统评审专家等职。 高校任教36年,长期从事英汉语言对比、认知语法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倡导并实践语言、认知和对比相结合的多学科融合思路,主授课程“对比语言学”被先后评为北航研究生示范课、精品课、和精品核心建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