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研人员日前开发出一项新技术,能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废气转化为生产燃料、塑料等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合成气。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利用火焰喷雾热解法可将氧化锌制备成纳米颗粒,在氧化锌纳米颗粒催化下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合成气是以氢气、一氧化碳为主要组分的工业生产原料气
11月8~10日,以“硬科技发展西安,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决胜未来”为主题的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在西安举办。 西安是“硬科技”概念的发祥地。近年来,西安依托资源优势,将光电芯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作为硬科技“八路军”,致力打造“硬科技之都”
中化新网:限煤不能“一刀切” 为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近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层层制定煤炭消费削减指标,目的在于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但笔者发现,伴随着蓝天保卫战在各地打响,污染防治骤然成为当地政府前所未有的紧迫任务。部分化工企业负责人表示,迫于指标的压力,不少地方对煤炭消费量的削减有“一刀切”的倾向,不管是燃料煤还是原料煤,只要是增加煤炭消费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一些新上高端化工项目的能评也日益严格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王敏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光催化生物质氧化重整制备一氧化碳的新方法,实现了多种生物质多元醇和糖类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高速率转化到一氧化碳,为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开拓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化学》(Chem)。 一氧化碳作为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费托合成等现代化工工艺的重要下游原料
美国能源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工艺,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有效地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用于制造燃料和化学品的合成气(氢和一氧化碳混合物)。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技术对于碳捕集封存技术推广,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从二氧化碳中回收碳的方法需要高温高压,因为在较低温度下,二氧化碳不会长时间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