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s
相信不少曾经去过伦敦,或现时已经移居当地的网友,首次乘搭地铁时都会诧异,为什么无法在车厢内使用移动网络上网。在过去 10 年乘客可以连接站内 Wi-Fi,但仅限某些电讯商的用户和个别月台,幸好情况会在明年改写。 今年年初,伦敦交通部门 Transport for London 选中 BAI Communications 负责,去为伦敦地铁的所有车站和行车管道筹建 4G 或 5G 网络,日前他们与两大电讯商 Three 和 EE 达成协议,明年较后时间会为客户提供 4G 流动上网,使用上述两个电讯商的乘客可以在车厢内讲电话和上网,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展至 5G 覆盖
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NTT Ltd. 今天宣布,将整合DimensionData、NTT Communications、NTT Security、DTSI、Emerio及Training Partners等共28家公司和品牌为NTT,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达110亿美元的顶尖技术服务企业。 NTT Ltd. 于2019年7月1日成立,汇聚了来自Dimension Data、DTSI、Emerio、NTT Communications、NTT Security及Training Partners等品牌的40000名员工,且已与全球10000多家客户合作,涵括金融服务、制药、电信、能源公用事业、制造、汽车和科技产业的世界领先组织。透过重塑品牌名称为NTT,NTT Ltd. 将能够为亚太区的客户提供跨技术领域且无与伦比的技能和能力
首页行业&用户新益技术加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 2017年3月深圳市新益技术有限公司加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为其全权会员。此次加入CCSA意味着新益技术有机会参与无线测量行业标准的验证、宣传和实施。作为国内多探头天线测量的代表企业,新益技术的加入对企业本身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据有重大意义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Ltd,简称“中国移动”、“CMCC”或“中国移动通信”、“中移动”)是按照国家电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的中央企业。2017年12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进行公司制改制,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是一家基于GSM、TDD-LTE、FDD-LTE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报告时间:1月6日上午10:00 马欢飞,201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2010年到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参加工作至今。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在日本东京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计算系统生物学
FCC 认证介绍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于 1934 年 由 COMMUNICATIONACT 建立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直接对国会负责。FCC 通过控制 无线电广播、电视、电信、卫星和电缆来协调国内和国际的通信。涉及美国 50 多个州、哥 伦比亚以及美国所属地区为确保与生命财产有关的无线电和电线通信产品的安全性
报告地点:河西志廉楼136(化学化工学院会议室) 贺竞辉,2001-2008南京大学本科、硕士,2013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2014年加入苏州大学材化部路建美教授课题组,2019年获聘教授,博导,获江苏省双创博士、苏州市紧缺人才称号。承担国家基金2项,江苏省高校重大1项、市专项2项
日本国内的BT与WIFI等无线产品,依据其电波法的要求有其对应的强制性认证如MIC-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 认证(也有时叫TELEC认证,很多都是找这家机构申请,但是必须澄清这个TELEC是测试机构,能注册发证的MIC授权的机构),同中国地区目前强制执行的SRRC无线产品的型号核准。无线产品进入日本市场需要进行日本电波法Japan Radio Law的型号核准(主要针对RF部分)。具体的测试规范则是遵循MIC(日本总务省)Notice No.88法规,测试规范的更新维护也是由MIC(日本主管信息通信产业的总务省)来进行
江聪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就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主要从事小麦赤霉菌致病分子基础以及赤霉菌-小麦互作机制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小麦赤霉菌膜受体识别和信号传导;赤霉菌-小麦分子互作;病原真菌表观调控机制等
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了一种新型的光微流激光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技术。该技术由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范旭东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吴翔副教授共同开发。据悉,该项新技术将有望应用于重大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的早期检测与诊断以及单个酶分子催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