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s
过去两周内的第二次,从中国传播出去的错误网络信息让整个互联网出现混乱。 本周四早晨,一家叫IDC China Telecommunication的小型ISP的错误路由数据,经过中国电信的二次传播,扩散到了整个互联网,波及到了 AT&T、Level3、Deutsche Telekom、Qwest Communications和Telefonica等多个国家的大型ISP。事故始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点,持续了大约20分钟
不久之后,美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不再需要征求用户同意,就能将他们的网络浏览历史共享给市场以及其他第三方机构。 周二(3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废除奥巴马时代的一条法规,该法规要求服务提供商要先征得用户允许,才能将个人信息共享出去——当中包括定位数据。 支持废除这一法规的人表示,这一举动将会促进竞争,但批评者指,它将对网络隐私带来“寒蝉效应”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直接对国会负责。FCC通过控制无线电广播、电视、电信、卫星和电缆来协调国内和国际的通信。FCC认证涉及美国50多个州、哥伦比亚以及美国所属地区,为确保与生命财产有关的无线电和电线通信产品的安全性,FCC的工程技术部负责委员会的技术支持,同时负责设备认可方面的事务
2015年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2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2019年,三次赴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访学交流。2020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长聘教轨助理教授,2021年入选上海市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光学测量及工程应用、数字全息测量、三维形貌测量及工程应用。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面上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基金1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1项目,企业横向项目3项
报告将简要介绍量子保密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以安全性为主线介绍量子密钥分发(QKD)的技术发展历程,理论与实际安全性,系统和网络化,以及近期的一些研究热点,并对当前QKD实际应用和产业化方面的进展进行简述。 陈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执行主任,入选教育部人才奖励计划。现任中国密码学会量子密码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通信学会量子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光学学会理事
韩国社交网络巨头 Kakao Corp 周四表示,他们将在下个月通过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行 10 亿美元的全球存托凭证,来增强这家公司在人工智能和游戏、漫画、音乐等在线内容方面的影响力。 Kakao 的高管表示,由于获得外国投资者的追捧,这次发行新股得到迅速认购,比预期得要快。这名高管称,这次融资会是韩国公司过去 10 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融资
2018年12月17日,美国物理学会(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下属《物理》(Physics)网站公布了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进展(Highlights of the Yea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与奥地利科学院Anton Zeilinger研究组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完成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位列其中。 《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来自中国和奥地利的联合团队科研人员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世界首次的洲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由于信道的固有损耗,地面自由空间信道和光纤信道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距离被限制在数百公里级别
光学工程博士,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Fundamental Research、Optics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主要涉及光场调控,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以及光束传播性质等方面研究工作,解决了分数阶光学旋涡的稳定传播问题,开发了偏振型空间光调制器
6月24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石鹏教授来访前沿软物质学院做主题为“基于分子自组装的细胞表面工程化技术”的学术报告,分享分子自组装在细胞治疗中的重要研究。 石鹏教授表示,细胞治疗对组织损伤、退行性疾病、先天性代谢障碍等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具有突破性意义,如何调控细胞的功能进而最大化细胞治疗的效率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细胞表面控制着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识别和交流,在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细胞表面进行功能化改造是调控细胞功能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