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场
目前在中国的外资工业机器人厂商中,销量排名前十的厂商有八家来自于日本,从进口来源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1-7月份,日本出口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基本与2016年全年持平,随着发那科、安川等厂商的扩产,GGII认为,2017年日本出口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有望达到6万台,达到历史峰值。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机器人产业中占据主导,也受产业界看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认为,我国对机器人需求将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人力成本上升,机器换人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长远看还能够节约成本
中国手机行业寡头格局越发明显,小众手机品牌锤子科技已经回天乏力,它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2018年是罗永浩挣扎的一年,他拼命掩饰锤子科技的惨淡,连续举办三场新品发布会,希望以此来吸引融资、并购的机会,但一切都在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2018年10月15日,锤子科技成都公司其中一处办公地点解散,一位接近锤子科技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证实了此事,并透露,一度被罗永浩视为能够挽救锤子科技的CTO吴德周,已经计划离开,锤子上海子公司月底也将面临解体
发布者:黄聃发布时间:2020-08-10浏览次数:10 近日,中科院围绕“三个面向”凝练总结出59项“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我校负责的光量子计算、大尺度光量子信息处理和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谱成像等研究成果以及参与的空间科学前沿探索与月球探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科学研究进展等5项成果入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进展。同时,我校参与的基于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新冠肺炎基础及其转化研究入选“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进展,该研究中由中国科大提出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方案编入国家诊疗方案
鸿海创办人郭台铭是否参战2024总统大选,将牵动蓝营布局!先前传出郭台铭和新北市长侯友宜达成默契“只要你选,我就不选”。尽管蓝营内部期待“郭侯合”,不过两人都无意当副手,搭配竞选的几率低。而今天侯友宜有最新回应
近期,恒逸旗下企业海宁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的一期“年产100万吨差别化环保功能性纤维建设项目”第三套生产线C线及相关配套工程顺利投产,并正式产出合格品。 据了解,海宁恒逸新材料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工厂,于2017 年7 月签署了投资协议,于 2018 年 5 月开工建设。项目一期第一套生产线G线和第二套生产线F线已先后于今年2月和7月顺利投产,均采用全过程智能化工序和先进智能制造模式,目前产品销售的市场反应良好
新华网合肥2月5日电(刘晓君)近日,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党委日前研究决定:4年前援藏、这次又主动请缨并经党组织批准成为安徽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淮北医疗队队长的孙伟同志,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提任主任。 在全国各地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淮北市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考察识别干部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实际表现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内容,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 孙伟在4年前主动参加安徽省医疗援藏工作,援藏期间顶着高原反应的不适,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全身心投入工作,赢得了藏族同胞的广泛赞誉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荣获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优秀援藏干部称号
中国手机行业寡头格局越发明显,小众手机品牌锤子科技已经回天乏力,它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2018年是罗永浩挣扎的一年,他拼命掩饰锤子科技的惨淡,连续举办三场新品发布会,希望以此来吸引融资、并购的机会,但一切都在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2018年10月15日,锤子科技成都公司其中一处办公地点解散,一位接近锤子科技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证实了此事,并透露,一度被罗永浩视为能够挽救锤子科技的CTO吴德周,已经计划离开,锤子上海子公司月底也将面临解体
津滨网讯(记者 王梓)10月11日,第17届中国住博会在北京举办。在本次活动中,滨海新区企业中晶建材集团正式启动建筑业“311”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0个金牌工程,提升10000名建筑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张辛欣)36.2%——这是2019年数字经济在我国GDP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与不断增长的数字相对应的,是其带来的深刻变革。从移动支付、直播电商到共享出行、工业互联……“十三五”期间,一大批数字技术应用走进现实,潜移默化地渗透进生产生活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浦东新区对标国际最高最好、先行先试、开放引智,加快核心功能区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上海浦东新区,这座外形酷似鹦鹉螺的建筑是上海光源,这里拥有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不仅能开展前沿基础科学研究,还是高科技研发的公共实验平台。 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光源已服务2万多用户,执行课题上万个,支撑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其中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就有8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