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状
【拼音名】 Mián Yán�� Yán Bái Cài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无毛漏斗苣苔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无毛漏斗苣苔 灌木
同音的还有一种夹竹桃科~白绢梅(锡兰水梅)音同字不同,提供给喜爱植物的同好! 白鹃梅花瓣洁白柔软,有风就很难拍好它! 日文名称:リキュウバイ(利休梅) 别名:茧子花、九活头、金瓜果等。 分布:于中亚,中国有3种,由西北分布至东部和东北。 特征:枝条细弱开展;小枝圆柱形,微有棱角,无毛;冬芽三角卵形,平滑无毛, 或宽楔形,上下两面均无毛;叶柄短或近于无柄;总状花序无毛; 花梗基部较顶部稍长, 无毛;苞片小,宽披针形; 花直径2.5-3.5厘米;萼筒浅钟状,无毛;花瓣倒卵形,先端钝, 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15-20 ,3-4枚一束着生在花盘边缘;蒴果,倒圆锥形,无毛,
同音的还有一种夹竹桃科~白绢梅(锡兰水梅)音同字不同,提供给喜爱植物的同好! 白鹃梅花瓣洁白柔软,有风就很难拍好它! 日文名称:リキュウバイ(利休梅) 别名:茧子花、九活头、金瓜果等。 分布:于中亚,中国有3种,由西北分布至东部和东北。 特征:枝条细弱开展;小枝圆柱形,微有棱角,无毛;冬芽三角卵形,平滑无毛, 或宽楔形,上下两面均无毛;叶柄短或近于无柄;总状花序无毛; 花梗基部较顶部稍长, 无毛;苞片小,宽披针形; 花直径2.5-3.5厘米;萼筒浅钟状,无毛;花瓣倒卵形,先端钝, 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15-20 ,3-4枚一束着生在花盘边缘;蒴果,倒圆锥形,无毛,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或灌木,最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
基源:黄芪为蝶形花科植物蒙古黄芪的干燥根。 多年生草本。主根长而粗壮,根条较顺直
药材基源:为醉鱼草科植物亚洲醉鱼草的根、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ddleja asiatica Lour. 采收和储藏:根、茎随采随用,切片,晒干;8~9月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小灌木,高1-1.5cm
(Chang)Shih)是菊科乳苣属的植物,基生叶全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6-8.5厘米,宽1.5-3厘米,侧裂片2-4对,对生或偏斜,生长于林缘,分布于云南西部。 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根状茎粗厚,直径约1厘米。茎纤细,单生或少数簇生于根状茎的顶端,葶状,不分枝,光滑无毛
落叶乔木,树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刺长约1-2厘米,有时无刺;小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潘经理:15605481067)无毛或近于无毛,疏生皮孔,老枝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色。 叶: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菱状卵形,长5-10厘米,宽4-7.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通常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带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尖锐稀疏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沿叶脉有疏生短柔毛或在脉腋有髯毛,侧脉6-10对,有的达到裂片先端,有的达到裂片分裂处;叶柄长2-6厘米,无毛;托叶草质,镰形,边缘有锯齿。 花:伞房花序具多花,直径4-6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后脱落,减少,花梗长4-7毫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约6-8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早落;花直径约1.5厘米;萼筒钟状,长4-5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约与萼筒等长,内外两面均无毛,或在内面顶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7-8毫米,宽5-6毫米,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药粉红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头头状
一般指百日菊,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被糙毛或长硬毛。叶宽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两面粗糙,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基出三脉
多年生草本,高约100厘米。茎直立,有条棱,无毛,上部有纤细的圆锥花序状分枝,有茎翼。上部茎叶基部楔形收窄成短翼柄,柄基小耳不明显并沿茎下延成狭窄的茎翼,叶片长圆形或长卵形,长6-11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边缘有稀疏的小尖头;最上部叶更小,披针形或长披针形,边缘微波状或全缘,全部叶纸质,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被薄蛛丝状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