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脚类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9年7月31日) 请更新本文以反映近况和新增内容。完成修改时,请移除本模板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9年7月31日) 请更新本文以反映近况和新增内容。完成修改时,请移除本模板
震龙生活的时代是大约1亿6千2百万年到1亿3千6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一般称为蜥脚类)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26米)、雷龙(身长21米,体重25吨)、超龙(身长42米,肩部高5.19米,臀部高4.58米)、马门溪龙(身长22米)以及腕龙科的腕龙(身长25米,体重30~50吨)等等 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
震龙生活的时代是大约1亿6千2百万年到1亿3千6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一般称为蜥脚类)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26米)、雷龙(身长21米,体重25吨)、超龙(身长42米,肩部高5.19米,臀部高4.58米)、马门溪龙(身长22米)以及腕龙科的腕龙(身长25米,体重30~50吨)等等 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
在中国新疆距今约1.3亿至1.2亿年的早白垩世哈密翼龙动物群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员领导的中国和巴西合作团队,首次研究发现3件恐龙化石,包括一段关联的颈椎、尾椎和荐椎,合作团队依据颈椎、尾椎特征,建立盘足龙类、巨龙类两个恐龙新属新种,分别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另一段荐椎因化石太破碎、特征不明显而暂未命名。这是新疆早白垩世地层中首次发现蜥脚类的多孔椎龙类恐龙,也是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大型恐龙化石。该项恐龙研究论文,北京时间8月12日夜间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线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