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
中大昨日宣布,中大医学院成为全球首间院校,成功运用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完成微波消融术,治疗转移性的肺肿瘤。研究团队表示,由去年10月至今,已先后为3名病人进行微波消融,共治理6个肺转移组织,大部分病人于术后一至两天均可出院;技术现处于临床阶段,目标于全球完成145例。 中大医学院表示,肺转移多发现于癌症晚期阶段,考虑到手术切除作为常规治疗,故患者多数曾接受手术,甚或正接受化疗,因此治疗的副作用已对患者造成负荷,加上手术具创伤性,更有可能损害患者肺部的健康组织
8月22-23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党委委员、副院长黄飞舟带队,由医务部主任张翼、院办主任肖睿、内分泌科主任莫朝晖、神经外科主任王知非、骨科张迪华副教授、周勇副教授、呼吸科张立博士等组成的帮扶团,来到新晃县人民医院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8月22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对口支援新晃县人民医院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在该院多媒体会议室举行。县卫健局党委书记赵小玲、县健康医疗集团总院长杨世炎分别致欢迎词,感谢湘雅三医院领导班子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几年来对新晃县人民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提供的全方位帮扶,对湘雅三医院派驻帮扶队员的敬业精神表示高度赞扬,并希望在湘雅三医院的帮扶下,县健康医疗集团尽早成为“湘黔边界的医疗中心”
科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太白湖) 专业特长(主要研究方向):对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肺结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部分罕见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胸部影像学诊断、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诊治;熟练操作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等呼吸内镜介入诊疗,于我院率先开展虚拟导航、经支气管镜环形超声、大容量肺泡灌洗、硬质气管镜等三四级手术操作。 个人简介:中共党员,医学硕士。先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奥地利威廉海明娜医院、煤炭总医院访问学习
呼吸内科由门诊、病房组成。自建院以来,在呼吸系统常见病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气胸、肺癌等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等。 现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卢刚:现任上海博爱医院大内科主任、医务科科长、上海院办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
深圳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是集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临床诊治、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临床二级学科。科室环境舒适、布局合理、医疗设备先进。学科注重临床诊疗的规范、精细,强调危重症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建立了重症医学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为己任
擅长呼吸、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尤其擅长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部包块及胸腔积液,咯血待查等呼吸道疾病及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治。对内科常见疾病,多发疾病及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1997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2年在重庆西南医院呼吸科进行学习一年,并学习掌握了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检查,现在担任西南兵工医药卫生学会内科专委会委员
简介: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蚌医一附院第一周期院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主持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厅攻关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 4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主要擅长各型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及间质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等。 副主任医师,呼吸内科科主任,湖北省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黄冈市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湖北科技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工作三十余年,曾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培训、学习一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陆薇,呼吸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呼吸内科教学基地主任。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研究、教学工作,擅长支气管镜和呼吸机治疗技术,在肺癌、呼吸内科疑难和危重病人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肺癌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呼吸感染性疾病、呼吸危重症
主要擅长各型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及间质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等。 副主任医师,呼吸内科科主任,湖北省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黄冈市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湖北科技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工作三十余年,曾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培训、学习一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