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平台
【据美国洛·马公司网站2007年6月19日报道】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于2007年第三季度向日本广播卫星系统公司和JSAT公司交付两颗卫星:BSAT-3A和JCSAT-11。 为B-SAT公司建造的BSAT-3A卫星,近期完成了交付前评审,正准备运往法属圭亚那发射场。BSAT-3A卫星的通信有效载荷包括12个Ku波段信道(8个信道可同时工作),功率130瓦
记者17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19年,在102箭、492个航天器的世界航天发射版图中,中国航天以全年发射运载火箭34次的成绩再次占据榜首。而2020年,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40次,达到历史新高。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启动航天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胡喆)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11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D星。该星将与海洋一号C星组成我国..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国对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测能力,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6月11日2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一号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2013年5月2日零时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十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中星十一号”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这个集团所属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第14颗商业通信卫星。卫星装载C频段和Ku频段共45路转发器,主要用于为亚太地区等区域用户提供商业通信服务
3月10日0时28分,中星6C卫星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 中星6C卫星由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企业运营管理,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提供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服务。中星6C卫星是一颗新增广电专用传输卫星,将定点于东经130度,星上设计25个C频段转发器,覆盖中国及周边、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太平洋地区
修正“科技部补助人工智能创新研究中心专案计划作业要点” “教育部补助推动人文及科技教育先导型计划要点”第8点, 业经本部于中华民国108年5月15日以台教资(一)字第1080 061943B号令修正发布,兹检送发布令影本(含修正规定)1 份,请查照。 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修正“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补助直辖市与县(市)政府 及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办理原住民族教育要点” 国家海洋研究院于110年10月14日举办“国家海洋研究院卫星平台服务讲座暨说明会”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建工程处谨订于110年9月27日至110年10月1日办理“台北市区路宽8米以上道路平坦度检测委托技术服务”劳务采购之招标文件公开阅览,请查照。 中央研究院征求111年“国家生技研究园区次世代治疗方法转译计划”申请案,自即日起受理申请至110年10月15日止,请查照转知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今天获悉,中国首个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碳卫星)已经成功获得了首批观测资料,这是首套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高新技术,中国从太空获得的高分辨率光谱图 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进入轨道,经过平台测试和负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测试,1月12日成功接通载荷,并转移到在轨观测任务并获得了第一批观测资料,其中包括采集碳球卫星高光谱二氧化碳监测仪,第一套大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吸收光谱表面处理产生的。 初步结果表明,碳,卫星关键技术得到了验证,我国具有大气痕量气体检测超高频卫星技术的能力。中国科学院微卫星研究所研究员尹竹山对“中国科学报”负责人说
央视网消息:7月9日晚间,亚太6D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载荷重量、通信容量、设计复杂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国内同类通信卫星的纪录,代表了中国高通量通信卫星研制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亚太6D通信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发射重量约5550公斤,在轨服务寿命15年。该卫星是中国第11颗整星出口的商业通信卫星,同时也是中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大、设计程度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
10月30日零点5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秋夜静谧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成功地将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随后太阳帆板和天线顺利展开。这是我国首次向拉丁美洲用户提供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实现了我国继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之后的第二颗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通信卫星的整星出口。该星的成功发射对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实现从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型、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具有重要意义
9月26日,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揭牌成立。该中心依托中山大学建设和运行,将系统开展引力波前沿科学研究,发展系列试验卫星平台和探测载荷技术,推动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重大科技攻关稳步实施,加快航天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助力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我国于21世纪初开始对空间引力波探测这一重要研究领域布局关键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