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史
为了从考古学上探究三韩时代(大致是中国的秦汉时期、日本的弥生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考古学视角下三韩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7年9月22日在韩国釜山博物馆举行。这次会议,是由韩国釜山博物馆和日本长崎县埋藏文化财中心联合举办的,当地文物考古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市民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韩日专家集体讨论 会上,中日韩三国的4名学者先后作学术报告,分别从陶器、铁器和铜镜等方面就当时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战乱频仍,文化几经颠覆与融合,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而在那些远离统治中心的地区,被人们称为“法度”的各种礼仪文化还存活在日常生活中。正因如此,那些被时光凝固的文化面貌,成了后世学者探求文明脉络不可多得的活生生的依据。无怪乎孔子也生出“礼失而求诸野”的感慨
为了从考古学上探究三韩时代(大致是中国的秦汉时期、日本的弥生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考古学视角下三韩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7年9月22日在韩国釜山博物馆举行。这次会议,是由韩国釜山博物馆和日本长崎县埋藏文化财中心联合举办的,当地文物考古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市民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韩日专家集体讨论 会上,中日韩三国的4名学者先后作学术报告,分别从陶器、铁器和铜镜等方面就当时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
古代世界,或者古代史一词,用法相当模糊。 其所指称的历史时期依各文明发展情况快慢而有所不同,但就其上限而言,一般是以出现文字作为古代史与史前史之分界。 就中国历史而言,依照目前中国大陆的官方史学,称呼1840年以前的全部中国历史为“中国古代史”
饶宗颐教授生于广东潮安,1949年定居香港,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有深入研究,在上古史、地方史、甲骨学、简帛学、目录学、楚辞学、敦煌学、宗教学、考古学和文学等多个范畴取得丰硕的成果,并提出了独到的创见,是当代其中一位最具影响力的殿堂级华学大师。是次展览透过饶教授的生活照片、私人信函、学艺成果、文学创作及其他文献资料等200多项展品,从人生、学术、艺术及文学等方面,讲述一位以香港为家的学人专注于中华文化的研究,最终成为一位享誉国际的国学泰斗,为香港、国家及世界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1962年,饶宗颐教授因《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获法兰西学院颁授有“汉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儒林特赏”
应韩国釜山博物馆邀请,白云翔研究员于2017年9月21日~23日赴韩国釜山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访问。为了从考古学上探究三韩时代(大致对应中国的秦汉时期、日本的弥生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由韩国釜山博物馆和日本长崎县埋藏文化财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考古学视域下三韩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7年9月22日在韩国釜山博物馆举行。当地文物考古人员、学生和市民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古典学》第一卷《中国西部文明研究•清江篇》 2008年7月,由吴锐编辑的《中国古典学》第一卷《中国西部文明研究•清江篇》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重点研究课题。作者将中国古典学界定为狭义中国古典学,以中国上古历史文化(东汉结束以前,即公元220年以前)为研究对象
为了从考古学上探究三韩时代(大致是中国的秦汉时期、日本的弥生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考古学视角下三韩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7年9月22日在韩国釜山博物馆举行。这次会议,是由韩国釜山博物馆和日本长崎县埋藏文化财中心联合举办的,当地文物考古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市民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韩日专家集体讨论 会上,中日韩三国的4名学者先后作学术报告,分别从陶器、铁器和铜镜等方面就当时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
【例题】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柜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代表还不够____,但它的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____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解析】根据数据统计这个题目有将近一半同学选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