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
公元前500年,我国春秋时期吴相伍子胥之母奔吴隐居东山搓湾,伍子肯为迎母周游于太湖东山,其时东山尚无正式名称,为纪念伍子胥迎母之盛事,才以伍子胥母命名为胥母山。 传说当年胥母曾避难于东山槎湾,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又帮助当地山农砍竹、伐木,编制成水上的运载工具——槎,槎湾之名因此而来。 保安古寺位于吴中区东山镇槎湾村古时东山有九寺十三庵保安寺就是其中之一
六七千年前,马家浜文化在嘉禾大地发祥, 屈原、伍子胥留下不朽传奇,家国情怀演绎成端午食粽之习俗流传后世。 六百多年前,“嘉湖细点”开创江南点心流派并闻名华夏,其中尤以粽子为代表,自清末起便盛行于嘉兴民间。 浙江兰溪籍商人张锦泉挑着担在嘉兴老城区叫卖“五芳斋粽子”,从此翻开了老字号的历史篇章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_1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清代 《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东岸。全市共辖2个乡8个镇5个办事处,全市面积103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1985年,被湖北省政府列为计划单列市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因战争结下仇怨。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在伍子胥的辅佐下日夜勤兵。得意之时的勾践铸成“王者之剑”,欲灭吴国而后快
《东周列国志》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五百多年的历史,书中故事均取材于《史记》《国语》《战国策》《左传》等经典史籍。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渐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继逐鹿中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勾践卧薪尝胆、荆轲刺秦王等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管仲、商鞅、伍子胥等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著名思想流派,就诞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本产品精选原著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由著名青年评书演员刘炜斌精彩演绎,将曲折动人的历史故事、可歌可泣的爱恨情仇表现得入木三分,带您重温那段高潮迭起的历史记忆
公元1664年,抗清民族英雄张苍水,因叛徒出卖,为清军所俘。尽管敌人许以高官厚禄,张苍水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在杭州慷慨悲歌,从容就义。 临牺牲前,张煌言有绝笔诗《入武林》,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而且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国务院专门为这四大节日设立的假期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民俗学者王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民间端午节有沐兰汤、饮雄黄酒避五毒等丰富多彩的习俗,但南北方略有差异 端午假期,一则流言在互联网传开:“提醒大家,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一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
夏意渐浓,粽叶飘香,端午节如期而至。“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月28日晚19:00由西南石油大学校团委主办、化工院团委承办的 “弘扬传统文化,体验端午风情”的精品小团会在明德楼A318教室举行。校团委素质教育办公室主任温登峰、化工院团委书记张勇以及化工院5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纷纭,为拓宽同学们传统文化的知识领域,团会主办方特地邀请了一名同学给大家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并将粽叶、艾草、五彩绳、雄黄酒等端午特色向同学们一一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