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
在媒体融合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北京印刷学院国际新媒体产教研融合研究院应运而生。5月17日,研究院成立仪式在该校举行,"新媒体在产教融合国际发展中的应用"高峰论坛同期举办。 研究院以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和韩国朝鲜大学文化艺术产业研究所为合作主体,旨在通过建立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与国内外各级政府共同参与的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培养新媒体产业转型升级急需人才,形成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的合理人才结构
10月26日,英派斯体育产业园在青岛科技创新园举行奠基开工仪式。标志着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即墨的合作向前迈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即墨健康体育产业实现“集群”发展,智能制造,进入工业4.0模式。 体育产业园由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
本文摘要:北京林业大学基于“物联网”技术,构架了智能精准灌溉控制系统,构建了按植物生命需水情况及其生长微环境状况展开精准智能灌溉。其技术性能参数等与国外先进设备产品持平,而性能与价格比相比之下低于国外同类产品,超过了国内… 北京林业大学基于“物联网”技术,构架了智能精准灌溉控制系统,构建了按植物生命需水情况及其生长微环境状况展开精准智能灌溉。其技术性能参数等与国外先进设备产品持平,而性能与价格比相比之下低于国外同类产品,超过了国内领先水平
近日,我校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德利主持申报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草甸草原智慧修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及示范”成功获批立项,国拨经费1600万元。该项目由我校牵头,整合校内生态、草学、环境、应用数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优势科研力量,同时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承担。 该项目依托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将针对长期过牧与气候变化导致的草原退化问题,开展草甸草原稳定恢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理论和技术研究,构建草原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体系,准确评估草地退化演变过程与恢复潜力,探索草原功能修复与多功能协同维持理论,研发从草原稳定恢复、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到牧场智慧管理之关键技术体系,创建以草甸草原整体功能与综合效益提升为目标、具有较强示范性与广泛应用性的高效低碳“生态-生产双赢”产业模式,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张思玉:二级教授,专业技术一级警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生副导师;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森林消防学院院长。 1983年本科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研究生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10月调入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9月作为专业带头人被引进到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先后任治安系副主任、主任,林火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技术预见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林业局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林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森林消防专业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森林消防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消防协会森林消防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促进会理事,江苏省林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稽查处特邀专家;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南京林业大学和西南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学术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核心提示: 由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举办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项目“北京艺术基金——北京生态涵养区林杂木材工艺品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辛营村开班。 昨日,由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举办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项目“北京艺术基金——北京生态涵养区林杂木材工艺品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辛营村开班。 据了解,该项目围绕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设计走进美丽乡村”人才培养,将北京生态涵养区林杂木材料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运用当代设计创新思维与现代加工工艺,融入艺术设计方法及当代互联网思维,培养乡村文化创意设计人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10月,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级花卉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是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广东省兰花协会、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广东兰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单位。主要承担花卉、环境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的工作,开展新品种选育与繁育技术、栽培技术、城乡园林生态环境技术与规划等研究以及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二级资质)。 研究所拥有一支较强的科技研发、生产示范和百老汇官网app推广队伍,现有职工104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17人,教授级园林高级工程师1人、园林高级工程师5人、园林工程师5人,博士8人、硕士17人
本文摘要:中国林业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委员会换届大会于2009年8月24日至25日在宁夏银川召开。中国林业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彦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维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杨树育种专家张启文,全国50余名杨树科研工作者代表出席会议。我校方圣佐教授未就“杨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及思考”作主旨发言
《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特性研究》以银杏不同生长时期韧皮部薄壁组织超微结构的解剖学研究为突破口,应用酶标免疫光镜细胞化学定位技术和胶体金免疫电镜细胞化学定位技术,结合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分析,对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进行准确定位;阐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确定营养贮藏蛋白质组分;掌握营养贮藏蛋白质与银杏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探索营养贮藏蛋白质积累、转移和再利用的环境及生理要求;揭示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形成、积累和降解机理。这对于提高银杏氮素养分利用率,指导适时合理施肥以及今后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氮素利用率的优良品种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郭红彦,女,1977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
山水篇包含二十幅画作,画作以分格展示步骤,并附有教学示范视频,实属珍贵,十分有助于初学者练习模仿。 全书刻意不加任何文字解说,让初学者免受于理论内容的困扰,而能非常直观地透过图示及教学视频习画。 一九四六年生,广东梅州人